從目前我們對網絡成癮者的調查來看,遊戲型網癮和交往型網癮占主流,且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體中。
染上“網癮綜合征”的人,由於其對電腦和互聯網絡形成了深度的依賴,在操作電腦和上網時,他們會長時間地持續下去而樂此不疲,如同其他類型的成癮性一樣,其行為不能自製;可是一旦離開,他們又可能會失魂落魄、煩躁不安和無所適從。比如遊戲型網癮者,就會持久地存在難以擺脫的玩的渴望和衝動,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一停止遊戲活動,就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而恢複操作遊戲後,精神狀態就恢複正常。顯然,這些行為特征與其他成癮行為一樣,都屬於一種心理病理行為。如果中止了這種滿足,那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人焦慮不安甚至痛苦,程度嚴重者,性格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比如自私、說謊、不關心他人、對社會失去責任感以及注意力難以集中、失眠或者晝夜節律顛倒等。
如果一個人喜歡長期沉溺於網絡的虛擬世界當中,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都難以清醒地加以調節和控製的話,那麼,他就很可能到了染上“網癮”的危險邊緣。這時,用自己的理性不斷加強自我的約束,並逐步地減少自己的上網時間就成了不得不做出的行為選擇。
“網癮綜合征”的自我療法
據統計,全球兩億多網民中,有114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癮綜合征”,占總人數的6%。進一步調查還發現,病人多集中在學生、無固定職業者(網蟲)及家庭主婦,這些人有充裕的時間癡迷電腦,因而是易感者。
“網癮綜合征”患者的最主要表現是:上網時精神興奮,心潮澎湃,欲罷不能,時間失控。沉溺於網上聊天或網上互動遊戲,並由此而忽視與社會的交往、與家人的溝通,甚至對上網形成越來越強烈的心理依賴,以致不能分離。
專家發現,“網癮綜合征”患者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痛等病症。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了“網癮綜合征”呢?比照以下標準,便可自我診斷。
①每天起床後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合,而一旦上網便精神抖擻,百“病”全消。
②上網時表現得神思敏捷,口若懸河,並感到格外開心,一旦離開網絡便語言遲鈍,情緒低落,悵然若失。
③隻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失控,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④無法控製去上網的衝動。
⑤每看到一個新網址就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
⑥隻要長時間不上網操作就手癢難耐。有時剛剛離網就有又想上網的衝動。有時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網這種欲望。甚全夜間趁小便的空也想打開電腦。
⑦不能上網時便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⑧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擊鍵盤的動作,或身體有顫抖的現象。
⑨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⑩因迷戀因特網而麵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如果有以上標準中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且持續時間已經達1年以上,那麼就表明你已經患上了IAD。
“網癮綜合征”完全是人為的,隻要加強自我保健,便可防止此病發生。
①在上網時間上要自我約束,特別在夜間上網時間不宜過長。
②注意操作姿勢。熒光屏應在與雙眼水平或稍下位置,與眼睛的距離應在60厘米左右。敲擊鍵盤的前臂呈90度。光線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擊鍵盤的頻率不宜過快。
③平時要豐富業餘生活,比如外出旅遊、和朋友聊天、散步、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等。
④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蘿卜、薺菜、芥菜、苦瓜、動物肝髒、豆芽、瘦肉等含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⑤出現早期症狀,應及時停止操作並休息。
一旦出現“網癮綜合征”,不要緊張,要盡早到醫院診治,必要時可安排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