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個健康的聊天高手,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①使用電腦前先為手指做暖身操,首先用力握拳持續10秒鍾後放開,然後再讓十指全力伸展持續10秒,每回反複做10次,可以增加肌腱的柔軟度。
②應坐在電腦屏幕及鍵盤的正前方,同時要注意身體自然挺直、略微前傾、雙腳踏地,膝蓋高度略低於髖關節。
③鍵盤勿放置過低,高度以能使手臂於自然下垂的狀況下使用為準,而前臂與手腕角度最好呈平行,以免前臂與手腕的角度過大,而造成手腕、手肘部位的肌腱發炎。
④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鼠標的按鍵,力道適中即可,以免造成“扳機指”。
⑤理想辦公桌麵的高度離地約66~81厘米,鍵盤高度約68~78厘米,屏幕高度約84~106厘米,眼睛到屏幕的距離約38~76厘米。
⑥放置一塊鼠標軟墊可減輕手肘的壓迫感,有助於預防“腕管綜合征”;另外,避免懸空打字,也能減少“網球肘”的患發可能。
⑦工作中適度的休息非常重要,建議最好每打30分鍾,就停下來休息一下,做手臂、手指的伸展,或一些彎腰、扭身、轉頭的運動。
如何預防鼠標手
隨著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手腕生疼,肩膀發麻,手指的關節不靈活。其實,這些傷害我們的“殺手”就在身邊——鼠標。鼠標比鍵盤更易傷害手,如果鼠標使用不當,可以使你患上很嚴重的指關節疾病,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被稱為“鼠標手”。
“鼠標手”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腕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時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類似於平常所說的“縮窄性腱鞘炎”、“腕管綜合征”症狀,但其累及的關節比腱鞘炎要多。外科專家認為,鼠標比鍵盤更容易對手造成傷害,而這種疾病多見於女性,其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
“鼠標手”隻是局部症狀,如果鼠標位置不夠合理,太高、太低、或者太遠都可能繼發產生頸肩腕綜合征。
因此,鼠標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麵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鼠標的專用位置,這樣把鼠標放在桌麵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鼠標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鼠標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麵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致頸肩腕綜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鼠標的距離比較合適,如太遠了,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如果調節鼠標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鼠標都放到桌麵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麵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麵之間的距離。
隻要你采用科學的方法使用鼠標,就會大大降低“鼠標手”的發病幾率,讓每一名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輕鬆、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十歲小夥四十歲頸椎
小田找了一份電腦錄入員的工作,幹活很賣力。由於經常接觸電腦,小田又逐漸迷上了上網,下了班就到家門口的網吧。一天24小時,白天打字,晚上上網,小田除了睡覺就是與電腦麵對麵相處。不久,小田頸部開始經常出現疼痛、僵硬,還伴有頭痛、頭暈,到醫院一照X線片,得了頸椎病,頸椎部位曲度變直,還長了骨剌。
電腦操作使人的頭部缺乏活動,且使頸部處於同一種姿勢,時間過久則出現頸椎代償性增生。頸椎增生可以壓迫神經根,引起肩周炎、上肢活動受限,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頸椎增生還可導致供應大腦枕部的椎動脈受壓,引起大腦枕部供血異常,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愛護頸椎據專家介紹,現在頸椎病人越來越低齡化,像小田不過20多歲,卻得了以前40歲往上的人才會得的疾病。這些年輕的頸椎病人通常都與長時間使用電腦有關,他們在電腦前往往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再加上坐姿不正確,桌椅高度不適合以及長期緊繃的精神狀態,導致頸部關節長期處於一種高壓狀態。
一項針對高中生及文員工作者的調查研究發現,每天讀書超過8小時者僅24.4%的脊椎有側彎情形,而每天使用電腦超過4小時者卻有81.6%脊椎有側彎情形。可見長時間使用電腦對肌肉及脊椎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而且電腦一族脊椎側彎部位以上段胸椎為主,而這也是導致電腦一族容易有頸背僵硬、易疲勞、胸悶等情形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