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腎髒病的中醫調養。(4)(2 / 3)

益氣活血湯

【藥物組成】黃芪60克,黨參、白術、茯苓、丹參、坤草各30克,車前子(包煎)、當歸各15克,赤芍、川芎各10克。

加減變化:脾虛濕泛者加薏米、豬苓各15克,脾腎陽虛者加製附子、仙靈脾、巴戟天、菟絲子各10~15克,肝腎陰虛加萸肉、枸杞、女貞子各15克,濕熱編盛者加知母、梔子、黃芩各10~15克,有肉眼血尿者加茅根、小薊各10克。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同時配合西藥治療。若水腫嚴重或血壓較高者,加用西藥利尿或降壓藥;繼發感染時加用相應抗生素。複發病人同時服用強的鬆(每日劑量不超過30毫克)。

【功效主治】健脾溫腎,活血祛瘀。主治腎病綜合征。

【臨床運用】本組44例腎病綜合征病人,根據1977年北戴河腎炎專業會議診斷分型標準分為I型29例,Ⅱ型12例。治療後完全緩解30例,基本緩解8例,有效率為92.68%。無效3例,均為Ⅱ型腎病綜合征。(療效判定標準根據1986年第二次全國中醫腎病學術會議規定)。

【經驗體會】近年來不少實驗研究已經證明,腎髒疾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狀態,病人多伴有瘀血症狀,用益氣活血方治療,臨床症狀及各種化驗指標均有明顯改善和恢複。本方兼顧肺脾腎三髒,健脾溫腎益氣同時,活血行瘀,標本同治,故可促進腎病綜合征腎髒病理改變的恢複,並調節免疫,預防複發,不失為治療腎病綜合征的良方。

益腎活血湯

【藥物組成】生地、茯苓、川斷、桑寄生各10克,丹皮、澤瀉各6克,生山藥10~12克,女貞子6~9克,黃芪、丹參各9克。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

同時配合強的鬆每次1.5毫克/k克,間日晨10時頓服,待尿蛋白轉陰並持續第14~20天,減強的鬆5毫克,以後每隔4~6天遞減5毫克,一直減至5毫克為維持量,與本湯1劑間日交替服用。維持治療時間18~30個月。中藥每服4~5劑,丹參與黃芪的劑量遞加2克,最高可達30克。如有出血傾向者則酌減丹參用量。此外,還配合抗生素控製感染和限製食鹽。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益氣補腎。主治難治性腎病綜合征。

【臨床運用】本組13例難治性腎病根據1981年兒科腎病協作組製定標準診斷。其中腎炎性腎病4例,激素耐藥型3例,勤複發者6例。治療8周完全緩解(尿蛋白陰性,血漿蛋白、尿素氮、血膽固醇完全恢複到正常範圍)13例,為100%。其中臨床痊愈(隨訪尿蛋白持續陰性達2年以上者)5例。

【經驗體會】本湯由六味地黃湯去山萸肉加黃芪、丹參、女貞子、川斷、桑寄生組成。有活血化瘀,益氣補腎,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配強的鬆問日療法既避免了強的鬆的副作用,又提高療效。使尿蛋白消失快,血漿蛋白上升快,且血漿蛋白上升與血膽固醇下降在治療後2~4周最為顯著。提示本方案既改善腎小球基膜的通透性,也改善肝髒製造蛋白質的功能。

多聯療法方

【藥物組成】熟附子10克,北黃芪30克,生地、丹參、益母草、澤瀉各20克,茯苓、車前子各15克。

加減變化:脾胃陽虛加桂枝、巴戟天各10克,白術12克;氣陰兩虛者加牛膝、丹皮各12克,女貞子15克;血瘀者加當歸、赤芍各12克;濕阻者加蒼術、佩蘭各10克,川樸12克;血尿者加茜草根30克;蛋白尿較甚者加萆薢15克,金櫻子20克;尿白細胞增多加魚腥草30克;胸水者加葶藶子12克;腹水加大腹皮30克;便結者加大黃6克。

【治療方法】①中藥:上方水煎,取藥液200~300ml,分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