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高血壓的常見問題解答(18)(2 / 3)

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如發生嚴重升壓反應,立即靜脈注射酚妥拉明5~10mg,必要時可再次應用。

六、其他藥物

(一)擬腎上腺素藥物

在應用擬腎上腺素藥物如腎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靜脈滴注糾正各種原因的低血壓時,可以引起高血壓。可通過糾正滴速改善。

在牙科應用左旋腎上腺素和甲呱卡因麻醉時也可引起高血壓。

(二)抗高血壓藥物

1.腎上腺素能阻滯劑

該類藥物如胍乙啶、溴苄銨、倍他尼定和異喹胍,可以增加患者對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間羥胺的升壓作用的敏感度,可能因競爭神經末梢的“胺泵”,從而減少擬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增強這些藥物對受體的興奮作用。在應用該類藥物的同時,使用擬腎上腺素藥物可引起暫時性高血壓。

2.中樞性降壓藥物

停用中樞性降壓藥物如可樂定時,可導致腎上腺髓質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引起顯著的血壓增高。這種反應發生於停藥後幾小時內,可持續2周左右。停藥後24h,血壓可恢複到治療前水平,並伴有失眠、頭痛、興奮、焦慮等表現。

3.β受體阻滯劑

該類藥物在以下情況下可引起血壓升高。①嗜鉻細胞瘤患者在內源性兒茶酚胺過剩時,單用該類藥物可引起高血壓。對嗜鉻細胞瘤引起的血壓高進行治療時,應選擇α、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或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②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重症患者用血漿腎素濃度低,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性也增強,可導致血壓升高。③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致心排血量降低,腎血流減少,可致腎功能不全進一步加重,並可反射性使血壓升高。④中樞降壓藥物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時,個別患者可發生明顯的升壓反應。

(三)可引起高血壓的其他藥物

(1)環孢菌素。環孢菌素是免疫抑製劑,用於防治移植物抗宿主反應,也用於治療其他免疫性疾病。環孢菌素在心髒移植、心肺移植的患者及在兒童最為嚴重。高血壓與腎功能損害不一定同時出現,與環孢菌素劑量、血藥濃度及是否同時應用糖皮質激素無明確關係。環孢菌素引起嚴重高血壓的機製不清楚。

(2)促紅細胞生成素。腎功能不全合並貧血常常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許多患者表現高血壓,這一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在原有高血壓的患者更為嚴重。高血壓的發生機製不明。可能與腎髒疾病特定條件下血紅蛋白增加有關,而與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其他作用無關。在尤腎髒的患者也發生高血壓,故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無關。可能與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有關。

(3)以下藥物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血壓升高。抗真菌藥物酮康唑、乙醇(酒精)、抗膽堿酯酶藥滴眼劑、卡馬西平、氯美噻唑、氯丙咪嗪、二巰丙醇、雙硫侖、阿黴素、麥角新堿、脂肪乳化劑、血管造影用的熒光素、米帕明、氯胺酮、左旋多巴、氟米龍、納洛酮、烯丙嗎啡、大劑量噴他佐辛(鎮痛新),靜脈應用異丙嗪、山梨醇、舒必利、妥拉唑啉等。

什麼是臨界高血壓

臨界高血壓也稱邊緣型高血壓,其收縮壓在186~213kPa(140~160mmHg),舒張壓在120~126kPa(90~95mmHg)。此病特點是血壓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等無器質性損害,但易發展成高血壓病。臨床觀察表明,臨界高血壓患者約有715%的人易發展成高血壓病,而正常人隻有111%。其並發腦出血、腦血栓、冠心病等,以及死亡率與高血壓病人相近,且明顯高於正常人。由於它早期沒有器質性損害,又缺乏特異症狀和體征,所以極易被忽視。此種高血壓的預防與一般高血壓相同。但關鍵應控製鈉鹽攝入,最好每日5g以下,同時應增加鉀的攝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此外,應堅持體育運動,必要時可長期服用鈣拮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