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者把降低係統高血壓進而改善腎小球內“三高”延緩腎損害進展的機製稱為“血壓依賴性效應”,而把與降低係統高血壓無關的其他作用機製(如直接作用於人、出球小動脈而降低腎小球內“三高”的作用,及減少腎小球內ECM蓄積的作用)稱作“非血壓依賴性效應”。雖然所有降壓藥均具有血壓依賴性效應,但是唯ACEI還同時具有上述非血壓依賴性效應,ACEI的這一特點正是它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時,保護腎髒療效最為顯著的地方。
在應用ACEI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時,一定要遵從下列注意事項合理用藥:①藥物要從小量開始應用,血壓控製不滿意再逐漸加量,避免降壓過度。老年患者尤應如此,因為老年人可能潛在腎動脈粥樣硬化,腎髒相對缺血,對ACEI降壓會格外敏感。②腎功能不全患者,當血清肌酐(SCr)<;354tmol/L(4mg/d)時可應用ACEI降血壓及保護腎功能,但是必須密切監測血鉀及SCr。用ACEI後由於醛固酮生成減少,血鉀可能增高,加之腎功能不全腎髒排鉀障礙,故易發生高血鉀症;另外,用ACEI後,正如前敘,由於其擴張出球小動脈作用強於擴張入球小動脈,腎小球濾過率會減低,SCr可能增高。所以,用藥初必須認真監測血鉀及SCr變化,一旦出現SCr增高,還需認真區分其為正常或異常反應:若增幅不超過50%,且不停藥能在2周內複原者,為正常藥物反應,不應停用ACEI;但是,如果SCr增幅超過50%,或絕對值超過133μmol/L(15mg/dL),服藥2周未見下降者,即為異常藥物反應,應及時停用ACEI。此異常反應往往出現在腎髒缺血時(如腎髒患者過度利尿導致脫水,腎病綜合征高度水腫有效血容量不足,並發冠心病左心搏出量減少等),由於腎髒血流灌注減少,為維持足夠腎小球濾過率,就必須致使出球小動脈收縮,而該處血管收縮正主要靠AngⅡ作用完成。用ACEI後,AngⅡ生成減少,出球小動脈擴張,破壞了這一代償機製,腎小球濾過率顯著下降,SCr即明顯升高。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的這一異常反應,在及時停用ACEI後一般均可恢複。當SCr恢複至原水平,且腎缺血因素也被糾正後,為控製係統高血壓、減少尿蛋白及保護腎髒仍可再用ACEI。③腎功能不全嚴重至SCr>;354tμmol/L(4mg/dL)時應禁用ACEI。因為此時殘存腎小球已甚少,高濾過已是其必不可缺的代償機製,AllCEI破壞,此代償SCr就必將迅速升高;而且,腎功能損害至如此嚴重時,用ACEI也極易誘發高血鉀。當然,如果患者已發展至終末腎衰進入透析後,為了控製係統高血壓又可應用ACEI了,因為此時已無必要再擔心ACEI對殘存腎小球的不良影響,而且高血鉀症也很易被透析防止。
ACEI類藥物現有二十餘種,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時應如何選用?有兩條原則可供參考:①應選用對腎組織滲透力高的藥物。從前人們早已認識,人體內有著能通過血液循環發揮作用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RAAS);可是近年又發現,人體許多髒器內還存在著另一種以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在局部起效的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RAS)。腎髒就具有這樣完整的局部RAS。所以,對腎組織滲透力高的ACEI,就可能對腎髒局部RAS起更強抑製作用,從而發揮更大治療效益。②宜選擇腎髒及腎外雙通道排泄的藥物。前文已敘,治療腎實質性高血壓時,許多情況下腎功能已有損害,此時藥物若僅能從腎髒排泄,則很易蓄積而增加副作用,而雙通道(如腎髒及肝膽)排泄藥物則可減少這一顧慮。比較符合上列要求的ACEI有苯那普利(benazepril)及福辛普利(fosinopril),前者對腎組織滲透力強,可抑製腎組織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活性達60%以上,藥物也能部分從膽汁排泄,僅在肌酐清除率<;30mL/min時才需減量;而後者是所有ACEI藥物中從膽汁排泄比例最大者,文獻記載,此藥在腎功能減退時無須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