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腎病的人伴有高血壓更加危險,因為腎髒因血壓升高而損害,長期高血壓沒有治療,可引起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或加速腎實質的破壞,從而導致原發或繼發的腎髒疾病。
周圍動脈疾病高血壓使間歇性跛行的危險增加3倍,可能是因為血壓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動脈、頸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加速,導致下肢動脈發生缺血、營養障礙,甚至壞死。
中風:專家觀察一組年齡在35~60歲確診為高血壓病的236例病人,經17年隨訪,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生率是正常血壓人的776倍,還有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使中風發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險降低15%。
在所有高血壓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心室肥厚,輕度高血壓患者發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壓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壓可達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肌梗死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並影響左心室收縮功能,因此高血壓左心室肥厚是一個與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
由高血壓病所引起的動脈病變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腦內小動脈病變、小動脈硬化及小動脈、細小動脈纖維素樣壞死。主動脈壁中層發生病變可產生動脈瘤,如發生破裂,可導致死亡,但是這種病症是較為少見的。
另外,如果動脈發生纖維素樣壞死還可累及視網膜及腎血管,引起視力下降、血尿、視網膜出血等。
由此可見,高血壓有許多合並症或與許多疾病並存,若不及時堅持有效的治療高血壓,可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影響高血壓病的預後因素有哪些
影響高血壓病預後的因素較多,其中年齡、高血壓程度和並發症程度比較重要。
(1)年齡。隨著老年的到來,身體的各種器官功能均有減退,並可能同時合並有各種器官的疾病。在老年期如發生高血壓的並發症,其所導致的後果就比較嚴重,康複的能力也低於年輕的高血壓患者。
(2)高血壓程度。一般地說,血壓越高預後越壞,其中舒張壓持續在153kPa(115mmHg)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預後最壞。輕、中度的高血壓患者在血壓得到滿意的控製之後,所能享有的壽命與血壓正常的人無明顯差別。
(3)並發症程度。高血壓合並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預後不好,盡管得到及時的治療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高血壓患者如有左心室肥厚、心髒增大、心電圖示心肌缺血或左心室高電壓、左心室功能失代償、充血性心力衰竭,則預後不好,5年死亡率達40%以上。高血壓患者出現視網膜滲出、充血或視乳頭水腫的預後不好。高血壓所致的腎功能障礙比較遲才發生,對預後影響較小。
(4)具有高血壓合並腦心血管病預後不好。腦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家族史者預後不良,出現腦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意外的幾率較高。
(5)頑固性高血壓預後不好。發生頑固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有,未堅持長期用藥、長期嗜酒吸煙、高度肥胖、長期高鹽(鈉)飲食。原發性疾病無法根治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無法得到滿意的控製,預後較差。
所謂高血壓的一級預防
高血壓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人類的頭號殺手。預防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發生是最實際、花費最少的方法,預防要從年輕人開始,預防比治療更有用。
高血壓的一級預防是指對存在有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但尚未發生高血壓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控製或減少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減少發病率。
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有高血壓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減少發病率。
三級預防是指對重度高血壓的搶救。以預防其並發症的發生和患者的死亡。三級預防中包括有康複治療。
一級預防的目的有二:第一找出將來可能要發生高血壓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壓升高前的預防;第二,對整個社會人群進行預防。高危人群指的是:①具有明顯的高血壓家族史者。②兒童、少年時血壓既已偏高者。③有發生高血壓傾向的人如肥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