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高血壓患者必知的常識(4)(2 / 3)

大多數的高血壓病患者在血壓升高早期僅有輕微的自覺症狀,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煩躁、工作和學習精力不易集中並容易出現疲勞等。隨著病情的發展,特別是出現並發症時,症狀逐漸增多並明顯,如手指麻木和僵硬、走路多時出現下肢疼痛,或出現頸背部肌肉酸痛等。當出現心慌、氣促、胸悶、心前區疼痛時表明心髒已受累,出現夜間尿頻、多尿、尿液清淡時,表明腎髒受累、腎小動脈發生硬化。如果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神誌不清、呼吸深沉不規則、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發生腦出血,如果是逐漸出現一側肢體活動不便、麻木甚至麻痹,應當懷疑是否有腦血栓的形成。

高血壓早期無明顯異常體征出現。當腦、心、腎等重要器官出現輕度損害時可有異常的體征出現。常見的心髒異常表現有心尖搏動左移、心前區有抬舉樣搏動感,聽診心尖區第一心音增強、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且有收縮期雜音和舒張期雜音,表明已發生動脈硬化和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區聽及奔馬樣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現。另外還常見耳垂出現折痕、毛細血管搏動、橈動脈出現硬脈、無脈及下肢間歇性跛行等,這說明靶器官已受損了。

由於某些誘發因素或高血壓本身的發展,可導致一些高血壓患者血壓顯著或急驟升高,同時伴有腦、心、腎、視網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嚴重時危及生命,出現一係列臨床特殊症象,稱為高血壓急症。高血壓急症的發病率占高血壓人群的5%,常見有高血壓腦病、腦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樂寧急性停藥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等。

高血壓病有哪些常見的並發症

有人預測指出,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心血管疾病將一直是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死於中風與高血壓合並症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百萬。因此,高血壓是中年以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下麵向大家介紹一下高血壓常見的並發症。冠心病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是正常者的2倍,長期的高血壓如果得不到治療,就會有50%死於冠心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多。糖尿病與高血壓並存相當常見,它是患者發生動脈硬化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是高血壓的常見並發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於高血壓。血壓高又沒有治療,發展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對5314例高血壓病人隨訪10年,有392例發生心衰,高血壓已被認為是導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險,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心髒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壓在心衰曆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心力衰竭:長期的血壓升高可以加重左心室的負擔,使其代償性地逐漸肥大擴張,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壓性心髒病。一旦代償功能喪失,就會發生充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勞累、進食或者情緒激動時,可出現氣喘、心悸、咳嗽等症狀,嚴重者陣發性發作,而且多在夜間。睡眠時,還有咳嗽、咯粉紅色的泡沫樣痰等急性肺水腫症狀。反複持續的左心衰竭,最後就可影響右心室的功能而成為全心衰竭。病人可出現尿少、下肢腦血管發生一時或間歇性的痙攣導致腦部組織缺血而產生頭痛、暫時性失語、失明、四肢活動失靈、偏癱等等,一般在24小時內可得到恢複。如痙攣持續時間比較長,超過24小時,腦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就可能引起腦部水腫和顱內壓升高,病人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抽筋、血壓突然升高、昏迷等。所謂腦卒中也是因為腦部血管發生血栓栓塞,導致局部供血不足,或因硬化的小動脈發生破裂,引起局部的出血所導致的。病人多在休息或睡眠當中發病,症狀也因為缺血或出血部位不同如大腦、小腦或腦幹而產生不同的症狀,如偏癱、嘔吐、大小便失禁、口麵斜和失語等。

高血脂病人的高血壓與總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關,血脂代謝紊亂,使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和發病率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