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高血壓患者必知的常識(2)(3 / 3)

由此看來,一天內的血壓是會發生波動的。

患上高血壓能“跟著感覺”嗎

門衛老張身體一直很好,冬天常常隻穿兩件單衣也不覺得冷。單位裏多次組織退休老人去醫院體檢,他總是不肯去,還說好好的,任何異樣感覺都沒有,幹嘛非要去檢查。可前幾天,老張因“中風”住進了醫院。一檢查,原來他早就患了高血壓病,隻是他自己沒有感覺而已。

許多高血壓病人和老張一樣,沒有異常的自我感覺,常在體格檢查時才被發現血壓升高。而更多的高血壓病人早期就出現一些症狀,頭疼、頭脹、頭暈等,頭疼的部位常在兩側左右太陽穴的部位或後腦部,多為跳疼,兩手壓迫跳動的部位,似乎有所減輕,跳疼時躺在床上似乎引起枕頭和床都一起在跳動,當人聲喧鬧、事情繁雜時頭疼明顯。頭脹、頭暈情況往往在下午加重,上午輕些。頭脹時,覺得頭部似乎要爆炸,頭暈得像酒醉後的朦朧狀態,嚴重時行路蹣跚,要靠著牆或扶欄杆、拄拐杖行路心裏才踏實。

上述症狀主要是血壓突然升高,人體不能很快適應而引起的。有的人耳鳴、煩躁不安,心亂如麻、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工作效率明顯降低;有的人自覺四肢麻木,有蟻走感,即像螞蟻在肢體上爬行的感覺,據科學家們研究,高血壓病人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較正常人明顯減慢,和這種異常感覺可能有內在聯係。有的病人兩肢發冷,走路時像踩在海綿上似的,有的病人背部酸疼、心悸、失眠、多夢、肉跳、尿頻、麵紅、耳赤等。一般來說,血壓緩慢升高時,肌體能慢慢適應、產生症狀就少;血壓急劇上升時,肌體一不能適應,發生症狀就多。此外,和每個人的神經類型也有一定關係。

由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血壓絕大多數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有30%~50%的病人沒有自覺症狀。為了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高血壓病,30歲以上的人,尤其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更應早期和定期測量血壓。

瘦子比胖子危險嗎

高血壓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殺手”,是誘發心腦腎等重要髒器疾病的危險因素。最近有研究指出:同是高血壓,瘦人更危險。

據美國心腦血管病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收縮壓在160mmHg以上的較瘦男人,最終死於心腦血管病的,比血壓處於相同高度的肥胖男人多得多。專家們認為,瘦人高血壓患者死亡率較高,是由於末梢血管的阻力比胖人高,更容易出現心肌梗死和腦血管破裂。再加上瘦人一般脾氣比較急躁,容易發怒,更易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病。

因此,瘦人患高血壓,更要密切觀察和控製血壓,定期檢測血壓,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有效的降壓藥物,應盡可能地將收縮壓控製在160mmHg以下,並應堅持配合服用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的藥物。研究證明,高血壓病人如能將血壓控製在140/85mmHg(186/113KPa)以下,心腦血管病的突發率就會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