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師”情畫意(2 / 2)

畫之意:矢誌為畫故事在畫中

他酷愛繪畫,雖曆經時間洗禮仍不移初誌。回想起以前工作的時候,每每感覺疲倦和勞累時,他便在晚上畫畫,以緩解工作帶來的疲倦勞累之感,這樣的習慣堅持了二十多年。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陳惠森先生將一周時間一分為二,周一至周六上班,周日便教人畫畫。2003年,陳惠森先生下定決心,辭去原有的工作,一心投入到書畫藝術之中。要知道,想成為一個名畫家著實不易,要畫好一幅畫很難,要畫出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則更難,他說:“儘管早就知道這條路不容易,但是幸運的是自己堅持下來了。”如今,陳惠森先生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教授繪畫,儘管賺錢不多,但正如他所言,隻要開心就好。未來如何不可預知,他隻希望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置身於藝術之中,陳惠森先生有一種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的感覺,這個世界十分美麗,到處充滿著真善美,裏麵沒有勾心鬥角,裏麵拒絕利欲熏心,在那裏,他可以忘記所有的壓力與不快;在那裏,他可以隨心所欲將自己的思想置於筆端;在那裏,他能夠找回最真實,最純淨的自我。“繪畫的世界很奇妙。”陳惠森先生說。那是一種眾人皆醒為其獨醉的感覺。那是他最喜歡的感覺。

一直以來,陳惠森先生一直在找尋一種屬於自己的構圖風格,當他懂得一幅畫的時候,接著,他會嚐試著去改變這幅畫,他坦言,希望能有自己的畫。而如何擁有“自己的畫”,是他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摸索、思考之後,陳惠森先生找到了出路,這出路的兩個關鍵因素便是,一是要寫實,二是要清楚自己所想表達的思想。

陳惠森先生的畫作顏色大多十分豐富,這來源於他對大自然的認識,他說:“大自然的顏色本就十分豐富,而豐富的顏色給人的是美好的感受。”因為這豐富的色彩,讓他的畫作充滿了生命力,讓觀者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美妙感覺。還原自然本色,是陳惠森先生擁有自己畫作的第一步。

他的每一幅畫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能讓每個觀眾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呈現的故事,他畫中的鳥與花似乎能夠溝通一樣,魚兒或結伴同遊,或互相嬉戲,那畫麵或歡樂,或溫馨,總給人不同的感覺,雖畫的是動物,卻常有背景襯托,達至一種動靜結合的狀態,這是陳惠森先生作畫的目的,也是他畫作的風格。他的每一張畫用筆大多不同,或大氣,或柔和,他說在畫筆落於畫紙前,他都會思考這幅畫自己想表達的思想。每一幅畫,陳惠森先生都有不同的感受,蘊藏著他不一樣的思想。

他曾拜不同的老師學習繪畫技巧,在他的畫室裏,亦珍藏著諸位老師的多幅作品,他喜歡看別人的繪畫風格,再從中找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停地改變,不斷地改進。

許多年過去,陳惠森先生十分愛護這個從小便有的繪畫夢想,並最終兌現了深藏於心的對自己的承諾,這樣的人生簡單、充實而空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