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承傳祖方濟國粹(2 / 2)

行醫濟世,以幫助病人減少痛苦、恢複健康為主,醫師不僅要懂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還要負起對病患的責任,因此提供的建議也是心繫病患、為對方著想。如果得不到理解,治療工作難以進行。林國強先生的醫德,發自對醫師與患者共同的關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將心比心。

行業發展正適時

香港的中醫,已經從過去不被認可的地位發展成日漸規範的行業,但還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且今日當地鋪租金貴,若加上患者的誤解和不配合,讓不少中醫界人士倍感壓力,林國強先生則保持了一貫平和的心態,從容麵對,於他而言,做好本分工作、服務患者,已是心安。

與他人交談,林國強先生和顏悅色,他表示這是注重醫德的一個側麵,在行醫治病中,如果不能保持穩定的心理,就難以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從而無法為病人建立信心,以至難以尋找病源所在。因此儘管每日的病人讓人迎接不暇,但他還是保持和藹的態度,盡己所能做到最好。

“治好病的訣竅首先是要求醫師的心接近病人,不要隻想獲取利益,這樣才能成功。我跟我父親做了十幾年,現在又自己摸索二十幾、三十幾年,到今天還是學習,一路摸索,人要學的是學習不完的。”無論是行醫,還是就人生而言,林國強先生都保持睿智的眼光,仔細地思考。這種智慧是其同行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不過,由於現代中醫大多畢業於各大高校,經過統一的教育,因此致使民間精華紛紛麵臨失傳的境況,無論是林國強先生傳承的藥方,還是其恪守的精神,都急需得到年輕一代的傳承。而且,由於培養一個中醫需用時長達十幾年,且經過導師嚴格的審核方可出師。還需要傳承者不能急功近利,須養得心平氣和的性格。

傳統中醫結合了醫師的經驗與手法等,資深從業者僅從病人的痛症,便可判斷病情的輕重。例如同樣是跌倒受傷引起的疼痛,若患處先腫痛後產生麻痹感,則大多說明傷害未傷及骨頭;反之,則骨折的可能性較大。今日,隨著現代醫療儀器的興起,X光、掃描儀等工具能輕易發現病患所在,如裨益於中醫,便能進一步發展國粹。

林國強先生也加入行業社團,致力於構建中西醫合作的虹橋:“公會的作用是團結公會裏麵所有的中醫,大家可以溝通如何幫助業界同行,有什麽要求大家反映,公會會盡量幫助會員進行溝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起促進中醫界的發展。

異國他鄉揚武術

熟悉中醫跌打者,也多與中華武術結緣。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習得精湛中醫的林國強先生,還是一位蔡李佛拳高手。往昔,他先後跟隨父親和幾位師傅學習武術。學成師滿後,他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荷蘭定居了十二年,開館授徒弘揚國術。直到1984年回香港之前,林國強先生在那個鬱金香盛開的國度播撒了許多中華文化的種子。

在荷蘭,拜其門下習武者達到千人,引得當地媒體為拍華人紀實而登門拜訪,拍成影片放映,讓北歐的朋友們一睹中華武術的魅力。期間,林國強先生還經常為與自己一樣遠在異鄉的華僑同胞進行中醫治療。

“跟我學習中醫的有三、四十個學生,而學習武術的人有三四千!”即使今日回港,林國強先生仍在晚上開班教導徒弟武術。每天早上,他在晨光的沐浴中淋漓暢快地練習蔡李佛拳,還擔任佛山鴻勝館蔡李佛永遠名譽會長、天水圍楊式太極拳名譽會長兼醫事顧問、蔡李佛崔章國術同學聯誼會名譽會長、香港楊氏太極拳總會醫事顧問、廣州花都蔡李佛北勝館永遠名譽會長等團體的職務,溝通了中港兩地武術。

習武強身,中醫治病。林國強先生將兩者融合、一並發揚,他謹記父親和師傅的教導:“一定要與人為善,做人應注重品德,不然難以在中醫界立足。”堅守祖傳醫法和醫德,一如長時間熬製藥劑所需要的耐心、穩重,其亦用如此性格服務患者,與各位醫者父母心的同行一樣維護中醫界的權益,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貢獻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