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親情誼長(2 / 2)

張有洪先生表示,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對香港法律並不了解,這不利於內地企業前往香港發展,一個不懂當地法律的企業,行動起來受阻是必須的。1987年,他與一個法律團體特別贈送一套完整香港法律,由中國法學會接收。往後,由中央統戰部以及內地各省市組團前往香港考察,張有洪先生都為其介紹香港法律,並在內地省市前往香港開設公司之時,從法律角度進行協助。可以說,他為內地企業進入香港市場,掃除了第一道阻礙,功不可沒。

如今,回到香港與深圳合作開發的前海問題,張有洪先生亦抱有極大的信心,“前海,是深港兩地合作的一個新嚐試,新開始。一方麵,香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越地位,具有與國際接軌的健全法律,另一方麵,毗鄰香港的前海,擁有大幅的土地,可為香港提供大量的發展空間,尤其跟高鐵無縫連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顯要。對於深港兩地來說,合作得好,都是一次大的騰飛與改變。”就法律方麵而言,他期待深港雙方的協商,不過更希望能沿用香港法律,畢竟前海將迎來全球性的投資,香港法律更具優勢,能給予投資者更大信心。

“我的中國夢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世界上除了十四億中國人,還能有另外四分之一的人學會說普通話。”

曆經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又一次以斬新的資態站立在世界的前列,以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如同春雷般響徹在960萬平方公裏的神州大地之上,一個偉大複興的強國之夢升騰在每一位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心中……

“縱觀‘元朝盛世’及‘盛世唐朝’,前者為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空前發展、壯大的時期,後者為我國封建時期國力最為強盛時期,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但是,在清末一百多年,中國人民受盡淩辱,民不聊生,在近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之後,才累積了一些資本。”對於當下情況及未來,張有洪先生抱有更理性的看法,他認為我國作為一個強國、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中國夢’是在一段時間內建立一個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國,但這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從經濟、文化、體育、醫療等方麵的軟、硬實力方麵,真正能與國際強國相比肩!就目前來看,我們中國有十四億人口,人均GDP世界排名六十多位,與世界大國、強國還需許多努力。”張有洪先生的分析句句在理,他亦相信,“隻要我們有決心,團結一致、同舟共濟,以更加改革和開放的態度,‘中國夢’的實現指日可待!”

談及個人的“中國夢”,張有洪先生笑答,即簡單又有趣。“我的中國夢很簡單,那就是希望世界上除了十四億中國人,還能有另外四分之一的人學會說普通話。”當下,世界性通用語言是英語,假若當普通話成為一種國際性語言的時候,中國已全然是一個世界性強國了,張有洪先生信心滿滿地表達,“我們中國人口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為什麽不叫外國人學我們的普通話呢?假如外國人都在學普通話,講普通話,我認為這比什麽都重要。如果世界上有另外四分之一的人都講普通話,那麽地球上就有一半人講普通話,我就很高興,很自豪。”或許,張有洪先生的這番話使人聽起來有些孩子氣,但又何嚐不是對祖國強大、民族複興的一種側麵期待呢?

歲月,流過千轉百回,使不同人擁有不同的人生軌跡。張有洪先生,身擔香港張氏宗親會之領袖,依照敦親睦族的出發點,不計回報,默默付出,在流光溢彩的時光中,沉澱出了一段濃濃的宗親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