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針灸要訣(2)(1 / 3)

(三)圈指緊握之手訣

以醫者左手大指、食指,圈定病者所刺之指,起初未刺前,不用著力,至令病者咳嗽進針時,急入急出,有似電閃,醫者速將左手大指食指作圈者,加力緊緊握定,刺穴者是右手兩指,而用力者卻是左手兩指,如是則血易出而痛亦減,此理最為明顯。蓋凡吾人碰傷打傷手指時,即自將所傷之指,塞入口內,用牙緊緊咬定,痛則較輕。此係截定血絡,不遽傳送之故也。刺一指如此,刺十指亦如此,刺足上十二井穴亦莫不如此。

(四)切定血絡不使傳送之手訣

刺頭上各穴,及腿上委中,足上湧泉、然骨等穴,不能照第三圈指緊握者,即於所刺之穴,用醫者左手大指、食指、中指攝起穴肉,沿皮穿刺,急以左手大指、食指深切穴邊之血絡,辨明陰陽上下,血氣來源,如所刺是頤上大迎穴,其氣由上而下,即用指甲深切穴上之絡,距離不過一寸,或七八分,使氣不至遽然下行,則痛自然減輕。

刺頭上五行各穴出血之經驗

《內經》雲:“頭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諸陽之熱逆也。”蓋手足六陽之經絡,無不上頭,故凡頭暈、頭痛、眼眩、眼痛、耳鳴、耳痛、麵腫、麵痛,及一切火邪上衝頭麵之症,無不於五行內,各擇二三穴,刺出其血,輕者每行各針一穴,重者每行各刺二穴,或三穴,未有不當覺輕減者。如:

上星、神庭、百會,督脈穴也。

兩頭維、兩頰車、兩四白、兩地倉、兩大迎,足陽明穴也。

兩迎香、兩禾髂,手陽明穴也。

兩絲竹空、兩角孫、兩耳門,手太陽穴也。

兩臨泣、兩陽白、兩目窗、兩童子髂,足少陽穴也。

兩天容,兩顴髂、兩聽宮,手太陽穴也。

兩攢竹、兩曲差、兩五處、兩承光,足太陽穴也。

頭上共合五行,每行各舉數穴,以為取血瀉邪之用,不必盡刺齊取,但以病情輕重為斷。然又皆係麵前易尋之穴,若在發際內者,不易尋取,婦人尤甚,以其發厚故也。吾每遇頭眩暈各症,獨取攢竹兩穴,瞳子髎兩穴,上星一穴,共五穴,刺出其血如豆許,無不當覺輕減。病重者,亦不過於每行各擇一二穴刺之,皆能應手取效,刺眼疾亦然。至頭頂百會一穴,凡遇暈痛、昏厥等症,取效尤捷。昔唐高宗得眩症,甄權以棱針出血如大豆許,立已。可見其功效之大。但取血用針,必須沿皮斜臥穿刺,不可直下過深,深則內漏成瘡,並有他種危險,諸穴皆然,百會尤甚。

刺手足十二井穴及臂腿舌鼻牙床出血之效驗

手十二井穴,市醫皆知出血,而兩足十二井穴,刺者頗少。其實刺兩手井穴出血,是通手三陽、手三陰氣血,而足三陽、足三陰之氣血,尚未盡通。《內經》雲:“必盡刺其血絡而後已。”夫盡刺血絡之病,必是霍亂、四厥,及一切大熱昏迷、不省人事之症。十二經無不受邪,故非盡取十二經之血絡,刺出其血不可。刺手不刺足,猶是泄其半邪,而髒腑氣未能盡通也。故必按圖取穴,辨別陰陽,各出血如豆許而後已。其他如臂上尺澤穴出血,以泄肺邪;曲澤穴出血,以泄心包絡邪;腿上委中出血,以泄膀胱邪;足上然骨出血,以泄腎邪;鼻孔搓磨出血,以泄督邪,而治喉痛;舌下左右刺金津玉液出血,以泄心經之邪,而治舌上腫痛各症;牙床出血,以瀉胃與大腸之邪,而治牙床腫痛諸症。出血針雖不僅此三十餘穴,已能應用無窮。餘常刺此所舉各穴,無不應手取效,雖病情重大,未能立即全愈,而一經出血,無不當見輕減,可見出血針為治療各適應症最捷最便之方法,醫者萬勿忽視。(臂上及腿胭出血一定要攝起穴肉針刺,防止血管內漏)

刺穴淺深不必拘泥《銅人》、《素注》之分寸

針家刺穴淺深,多遵《銅人》、《紊注》,其言分言寸,最為詳明,過之不及,皆為違背經旨。其實人之大小肥瘦不等,皮膚肌肉之厚薄有異,未可一例而施也。且《銅人》、《素注》分寸不一,如肺之雲門穴,《銅人》針三分,《素注》針七分,胃之大巨穴,《銅人》針五分,《素注》針八分。小腸之肩中俞穴,《銅人》針三分,《素注》針六分。腎之氣穴,大赫兩穴,《銅人》各針三分,《素注》各針一寸,肝之中封穴,《銅人》針四分,《素注》針一寸半,其他《指微》、《活人》、《甲乙》、《千金》、《明堂》諸書,所引分寸,又與《銅人》、《素注》不同。可見分寸不必拘泥古人,不過略示規矩,取寧淺勿深之意,亦是各本心得經驗而出此分寸之例,非此無分寸也。在醫者審察病者肥瘦厚薄,又必切知在背、在腹、在腿臂、在手足。當脊及脊旁開寸半,髒腑俞穴宜淺刺。脊之旁開三寸各穴,宜略深,不宜太深。腹上在肋骨間各穴,宜淺刺,宜臥針刺,不宜直刺。腹上正中及旁開一寸二寸者宜深刺,但有一定角度。腿上各穴宜略深。手足上各穴宜淺刺。法無一定,在視其肌肉厚薄,穴氣之淺深,以為進退,不必盡泥書,亦不敢盡離書。餘嚐按《銅人》、《素注》分寸,針刺腹上各穴,而針下竟不得氣,深入幾分始得氣。得氣者、針下緊,搓轉滯針,病人言抽痛是也。故刺穴以探得邪氣為適當,不得氣者,不合分寸也。又嚐刺一體貌肥壯婦人,其病是寒邪結聚臍上,其腹則肥大高厚,異於常人,因取下脘一穴而針瀉之,按古書宜刺八分,深入寸二分,尚無知覺,直至一寸五六分,始覺氣緊抽痛,可見拘泥成法,未能收效,要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