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宜在過饑過飽時沐浴 常言道:“腹內空空,心慌氣短。”人在饑餓時,體內熱量減少,血糖降低,而沐浴本身要消耗許多熱量,所消耗的熱量主要靠血中葡萄糖氧化補充。因此,饑餓時沐浴容易發生因血糖過低所致的頭昏眼花,甚至暈厥昏倒,俗稱“暈糖”。反之,飯後飽腹沐浴,全身體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胃腸等內髒血液就會被動員而分布到身體表層,胃腸等消化器官供血不足,功能受到影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五、睡前泡腳助睡眠
經常聽人說,睡前泡泡腳夜晚可以睡得香,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泡腳所用的熱水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以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讓人產生困倦感。因為人的腳掌上密布著許多血管和神經末梢,用熱水洗腳能使腳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循環加快,供給腳部更多的養分,使腳部新陳代謝旺盛。腳掌上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刺激腳心上的神經,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製,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勞,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鬆,不僅能加快入眠,還能使睡眠加深。
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髒”,堅持泡腳和足部按摩,對治療老人失眠效果很好。如果老人出現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飲食不佳、疲乏無力、情緒不穩等一係列不適症狀,可用熱水泡腳30分鍾,再搓腳心10~20分鍾,直至發熱,會感到神清氣爽,全身輕鬆。
對一般失眠者,可先用熱水泡腳20分鍾,水最好泡在足踝關節以上。泡完腳後進行足部反射區按摩,首先將足底搓熱,再搓足背及足部內外側,然後重點按壓腎、心、肝、失眠點、大腦、垂體、三叉神經、甲狀旁腺、性腺,每個反射區按壓5~10秒。
除了運用手指和指關節按摩外,還可以使用按摩棒、按摩球、磁波輪、六輪棍、腳踏板等按摩工具按摩雙腳反射區,也可讓家人代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後1小時按摩;按摩後半小時內一定要喝1杯溫開水。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體五髒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對應,腳上的60餘個穴位與五髒六腑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人的失眠多夢以及疾病的產生,都是髒腑功能失調後反映出來的陰陽偏衰或偏盛的狀態。用中藥泡腳治療失眠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頤養五髒六腑,使人體陰陽恢複平衡的作用。正是基於以上原因,中藥泡腳具有催眠和祛病健身的功效,中藥泡腳治療失眠能因為效果神奇顯著而被治療者和廣大患者認可。此外,需要補充的是,中藥泡腳治療失眠的方法要得當。因為人的手和腳比身體其他部位適應水溫的能力要強一些,所以泡腳的水可比泡澡的水溫稍高一些,以42~45℃為宜;水深要超過踝關節;腳沒在熱水中的時間不少於15分鍾,且泡腳時雙腳要不停地相互摩擦;泡洗後立即擦幹腳,並最好用手在腳心腳背等處多次揉搓。
按摩時要求先全足按摩,再重點加強。主要加強部位為大腦、小腦腦幹、額竇、腹腔神經叢及雙足失眠點需20~25分鍾(重手法刺激)。其次要重點加強的部位為心髒、胃腸、肝、腎上腺等反射區,需10~15分鍾。最後做腎、輸尿管、膀胱,需5-10分鍾。按摩後患者需在30分鍾內飲用溫開水。
失眠的日常保健方式有很多,並不是所有的方式都要求患者來進行。失眠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生活習慣,有條件的選擇一些適宜自己的日常保健措施。其實,這些保健措施對於患者而言,或許作用並不是那麼明顯,但堅持日常調理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和決心。通過對這些保健措施的了解,相信失眠患者能夠更加理性的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