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伸直,腿稍彎,肛門上提,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甩,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邪念。隻默默數目,開始由二三百起,逐漸做到每次一千多至二千多次,約半點鍾。很多不治之症都一甩而愈,效果驚人。甩手學會易,效果快,所有慢性病大多可以治愈,關鍵在於勤習。
隻要不斷勤習,堅持有恒,對改善失眠具有很大的幫助。
步行甩手方式對場地以及患者的體質要求都較低,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法。要求患者腰部發力帶動上肢前後左右擺動,擺動的幅度以舒展但不勉強為宜。每日2—3次,每次30分鍾左右。
注意事項如下:選擇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場所,保持呼吸自然;步行甩手鍛煉時,應著重體會身心的放鬆狀態。
七、五禽放鬆操療法
本操主要是要求放鬆和入靜。解除緊張狀態,排除雜念,從而協調髒腑、疏通經絡,安神定誌,起到治療失眠的作用。五禽健身操,包括孔雀開屏式、雄鷹飛揚式、鴛鴦擁抱式、大鵬展翅式、鳳凰飛舞式。
1.孔雀開屏式
雙手合掌,指尖朝上,從胸腹慢慢向頭頂上方伸直,配合慢慢吸氣,然後雙手分開向兩旁放下,掌心朝上,五指轉動,配合呼氣,再回到雙手合掌胸腹之間。此動作可以預防頸背酸痛以及靈活手腕和手指,還可緩解失眠的症狀,有助於正常的睡眠康複。
2.鴛鴦擁抱式
右手搭左肩,左手扶右腰,然後吸氣右手向右上方伸展,同時左手向左下方伸展,邊吐氣邊慢慢換成左上右下,左手搭右肩,右手扶左腰,同時呼氣。這個動作有促進神經協調和動作整合的功用。
3.雄鷹飛揚式
雙手向外平伸打開,邊吸氣,邊畫大圓抬向頭上,邊呼氣,繼續雙手在身體前麵交叉再分開到兩手平伸姿勢。通過雙手伸直做最大幅度地內外畫圓轉動,讓肩膀盡可能的靈活,可強化肩背部的肌肉群。
4.大鵬展翅式
雙手平伸兩旁,雙腳成前後弓箭步,身體向前傾,雙手掌心在前,雙手向前擺。慢慢吐氣,身體慢慢再向後仰,雙手分開向後拉伸,掌心仍向前。對於長時間坐著的人,這是很好的全身伸展動作。
5.鳳凰飛舞式
雙腳分立兩倍肩寬,雙手分置身旁,五指分開,身體向左轉,雙腳跟著轉動成前弓後箭步,吸氣,雙手從下向上拉伸。身體再轉向右邊,雙手順勢畫弧向下拉伸。再轉到正麵馬步,呼氣。這個動作可強化肌力,輔助治療肩頸酸痛及腰腿無力。
八、安神健腦操療法
安神健腦操具有舒經活絡、寧心安神、健腦益智的作用,隻要輕鬆愉快又專心致誌的做操,自然能寧神助眠,特別適合失眠患者操練。
1.上下聳肩運動
兩足分開而立,約與肩寬,兩肩盡量上提,使腦袋貼在兩肩頭之間,稍停片刻,肩頭突然下落。做八遍。
2.叉手前伸運動
屈肘,五指交叉於胸前,兩手迅猛前伸,同時迅速向前低頭,使頭夾在伸直的兩臂之間。做五至十遍。
3.背後舉臂運動
兩臂交叉並伸直於後,隨即用力上舉,狀似用肩胛骨上推頭的根部,保持兩三秒後,兩臂猛地落下,像要撞到腰上(實際也可撞上)。做一遍。
4.叉手轉肩運動
五指交叉於胸前,掌心朝下,盡量左右轉肩。頭必須跟著向後轉,注意保持開始時的姿勢,轉動幅度要等於或大於九十度。左右交替,做五至十遍。
5.前後曲肩運動
先使兩肩盡量向後彎曲,狀如兩肩胛骨要碰到一起似的。接著用力讓兩肩向前彎曲,如同兩肩會在胸前閉合似的,並使兩隻手背靠在一起。做五至十遍。
6.前後轉肩運動:
曲肘、呈直角,旋轉肩部,先由前向後,再從後向前,旋轉遍數不拘。
以上六節的目的在於充分使肩部活動開,從而改善腦部的供血。腦部功能有所改善,睡眠機製也會有所反應,起到緩解失眠的作用。
九、失眠的健身球療法
手部運動對大腦有益,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玩健身球的時候,可以使人的思想集中於手上,排除各類雜念,消除緊張狀態,使大腦得到放鬆。
戲玩健身球時,球體規則旋轉發出柔和的音響,猶如悅耳動聽的“樂曲”,這無疑將會使大腦神經的興奮與抑製得以適度平衡,張弛相宜。健身球運動尤其適合於失眠患者。進行健身球運動時,通過球體對手掌神經末梢的刺激,可以改善睡眠。
玩健身球要有耐心、信心,做到持之以恒。在練習中,應左右手交替進行或雙手同時進行。每天堅持練習,一定能收到健身、防病及治病的效果。
治療失眠的健身球鍛煉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五指捏球:手指自然分開抓住一個球,各手指用力捏球,停頓一下後放鬆一次。捏的力量緩慢而持久,停頓時待手指有酸脹感後再放鬆,這樣一捏一鬆,反複捏球6—10次。
2.掌心握球:把一個球放在手掌心,手的五指自然抓在球體上,然後用力握捏球片刻、再放鬆為一次。用力握捏球片刻、待手部有酸脹感覺後,才能放鬆,反複握捏球8—12次。
3.虎口夾球:四指並攏,與拇指分開,把一個球夾在手的虎口中,有節奏、用力地夾球,一夾一鬆為一次。用力夾球時,手的虎口處應有緊張感,反複夾球6—10次。
4.五指轉球:把一個球握在手裏,五指撥動球體旋轉,可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還可以向上、向下轉動。運球轉動時,開始時要慢一些,待熟練後可以逐漸提高轉動速度,次數和時間不限。
5.單手拋球:把球向上拋起,等球下落時接住,同時五指用力握緊球體,借助球的重量和下落的力量刺激手掌穴位,8—10次為一組。拋球時要注意安全,以免砸傷腿腳。這一方法,也可鍛煉空間感覺,提高反應速度。
6.雙手搓球:雙手掌心相對,把球夾在掌心,進行單一方向的搓球練習;還可以雙手五指相交,用掌心相互擠壓球體。雙手上下用力搓球,先順時針搓、後逆時針搓,反之也可以。次數和時間不限。
7.雙球旋轉:用單手托雙球於手掌裏,手指用力撥動球體,讓雙球在手掌心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順時針轉動時,雙球經拇指、小指依次到食指;逆時針轉動時,雙球要經過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8.雙球跳躍:把雙球托在手掌中,一球放在四指,一球放在手掌根。四指用力推動前球由外向內跳過另一球進入手掌心;與此同時,手掌根向前推動後球,使雙球上下滾動跳躍。
動作由慢到快,切勿著急。
健身球運動,每次10-15分鍾,以達到放鬆全身的目的,有較好的鎮靜安神效果。
十、踢毽子療法
踢毽子可以起到活血通經、鎮靜安神的效果。小小的毽子可以隨身攜帶,是一項可以隨時進行的運動,其運動量可大可小,非常適合失眠患者進行鍛煉。失眠患者可以隨自己的喜好來變換花樣,但無論哪種花樣,最好能夠兩隻腳輪換著踢。
1.基本動作
第一種,內踢(盤)。用腳內側在身體前方或側麵踢。
第二種,外踢(拐)。小腿向同側身體側後方彎起,用腳外側或腳後跟在身體側麵或側後方踢。
第三種,直踢(蹦)。用腳麵在身體前方或側麵踢。
第四種,膝擊(磕)。膝部向前提起彎曲,用大腿的正麵或膝部擊毽。
踢毽子,主要是靠下肢的踢、接、跳、落、繞等動作來完成的,不僅能夠鍛煉下肢關節和肌肉,對於腰腹、上肢以及頸部等多個部位均有鍛煉效果,因此是一項非常好的全身性運動,對眼睛、大腦和四肢均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踢毽子的方式變換多樣,在控製上下翻飛的毽子時,人們能夠體會到隨心所欲的操控感和喜悅感,因而能夠幫助失眠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於穩定失眠的情緒有很好的幫助。
踢毽子的注意事項:應選擇比較平坦的地方,在踢毽子的過程中也應留心地麵的情況,以免造成損傷。健身功能每次踢毽子鍛煉,時間應控製在1小時之內。
2.動作詳解
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為主,功夫在腳上。蹦、磕、拐、盤,轉身穩步,起跳彎腿,前合後仰。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為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縫匠肌、膕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煉;而蹦、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這時,腰肌、髖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參與。骨骼肌的動靜脈短路枝大量開放,下肢血流的動力性平衡得到維持。
踢毽子時,隨著毽子的起落,脊椎各關節屈伸有節、有度,椎體的深、淺層肌及頸前、頸後肌等一張一弛的功能鍛煉,避免了椎關節的僵化,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預防了頸椎病,修整了腰肢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