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失眠的相關知識(1 / 3)

當您或家人出現失眠時,首先應確認是偶爾失眠,還是長期失眠症。當確診為失眠症以後,也不用過分緊張、擔心,需知失眠的人為數不少,他們和你一樣,在默默地忍受失眠帶來的痛苦。要擺脫失眠的痛苦,首先要對失眠有科學正確的認識,消除對於失眠的一些錯誤觀念。對於普通失眠患者來說,了解失眠是有效治療失眠的必經之路。對於失眠,真的隻是睡不著覺這麼簡單嗎?

要想很好地了解什麼是失眠,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睡眠和什麼是睡眠質量。睡眠的正常情形是怎樣的,與正常睡眠有關係的生物鍾又是如何工作的。下麵我們來看與失眠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睡眠

1.睡眠的定義

睡眠的定義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動物的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的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但是這個定義仍不完善,因為人體的許多生理功能在睡眠時相對更加活躍。人在開始入睡時,機體逐漸喪失對外界的注意,體驗到幻覺和身體空間運動的錯覺;入睡後,精神活動仍在持續,在喚醒後能回憶出一些帶有思想的事物。睡眠中,人們表現出運動活動、閉眼和軀體肌張力的降低。由於對外界刺激的閾值提高,並隨著睡眠逐漸由淺入深,動物和人對外界刺激的不反應性也逐漸轉深,完成睡眠過程。睡眠的確切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著不同的內涵。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必須的。人們認識了腦電活動以後認為:睡眠是由於腦的功能活動而引起的動物生理性活動低下,給予適當刺激可使之達到完全清醒的狀態。

現代醫學大致認為: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睡眠是恢複精力所必須的休息,有專門的中樞管理睡眠與覺醒,睡時人腦隻是換了一個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和體力的恢複。而適當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維護健康和體力的基礎,也是取得高度生產能力的保證。

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所組成,一個是慢波相,又稱非快速眼動睡眠,另一個則是異相睡眠,又稱快速眼動睡眠,此時相中出現眼球快速運動,並經常做夢。非快速眼動睡眠主要用於恢複體力,快速眼動主要用於恢複腦力。

(1)慢波睡眠

根據人腦電波的特征,通常將此時相區分為4個不同的期,即相應於睡眠由淺入深的過程。第1期呈現低電壓腦波,頻率快慢混合,它常出現在睡眠伊始和夜間短暫蘇醒之後。第2期也是較低電壓腦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淺睡過程。第3期的腦電圖常有短暫的高電壓波。第4期,代表深睡狀態。因此,3.4兩期僅有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差異。一般認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勞的功能,因為人在長時間體力勞動或不睡後,在恢複睡眠中此期延續很久。隨著睡眠由淺入深,意識逐步喪失,血壓略降,心率、呼吸減慢,瞳孔縮小,體溫和代謝率均下降,尿量減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減少,發汗功能增強等。

(2)異相睡眠

它是在睡眠過程中周期出現的一種激動狀態。腦電圖呈現快頻低壓電波,類似清醒時腦波。自主神經係統活動增強,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壓升高,腦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在男性則有陰莖勃起。此外,睡者時時翻身,麵和指(趾)端肌肉不時抽動。實驗動物還記錄到單個神經細胞的放電活動非但高於慢波相,有時還超過清醒狀態下的活動水平。人的異相睡眠,和動物的一樣,表現出3個特征:

(1)低電壓,快頻腦波;

(2)頸部肌肉張力鬆弛以及脊髓反射被抑製,此時運動係統受到很強抑製;

(3)頻繁出現快速的眼球運動,同時在一些和視覺有關的腦結構,包括大腦皮層視區,出現高大銳波,統稱腦橋-膝狀體-枕區皮層波。由於快速眼動隻存在於異相睡眠中,故後者常被叫做快速眼動睡眠。

2.睡眠的特點

人類睡眠具有以下4個特點:臥床或無活動力的姿態;對刺激反應閾值的提高;具有可以鑒別的腦電圖改變;精神活動效率降低。

二、正常的睡眠

很多人認為,一覺睡到天亮是正常睡眠,否則就是睡眠出現問題了。人們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後半夜易醒,醒了以後再入睡就做夢;整晚的做夢,一晚都沒睡覺;睡得再晚,每天早上還是像平時一樣在相同的時間醒來等等。那麼,這些人的睡眠是否是異常的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正常的睡眠。在人類,正常的睡眠是由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兩種睡眠形式組成的。在夜間的睡眠過程中,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交替出現。例如一個正常成人夜間睡眠8小時,那麼他在睡眠開始首先進入慢波睡眠期(由瞌睡期逐漸進入慢波睡眠第l期、第2期、第3期和第4期),隨著期數的延續,睡眠逐漸加深,持續80-120分鍾(平均約為90分鍾),然後進入第一次快波睡眠,持續約5分鍾後,再進入下一次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如此循環往複,每晚出現3~5個循環周期,構成了8小時的睡眠。當然,每個周期的循環不都是機械性的,雖然總的規律都是從慢波睡眠第l期開始,但每個周期中的慢波睡眠各期並不一定都出現,其中深睡眠期的第3期和第4期主要分布在睡眠的前半夜,而屬於淺睡眠的第1期和第2期主要分布在睡眠的後半夜。因此,零點後每次慢波睡眠期的睡眠深度逐漸變淺,不再進入第4期,人們在後半夜比較容易覺醒。快波睡眠持續時間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一般而言,淩晨後的快波睡眠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每次可持續10~30分鍾,由快波期睡眠逐漸覺醒。睡眠較淺的人和夜間工作而較晚睡覺的人快波睡眠持續時間短。從睡眠周期不難看出,人類的睡眠過程並非是一個由淺入深並持續到天亮的過程,而是深一陣,淺一陣,深淺睡眠循環往複,直至完全清醒。

因此,一個人後半夜容易醒和多夢是正常的睡眠表現。而一個人感覺整晚沒睡覺,一夜都在做夢,說明其睡眠中出現快波睡眠的次數較高或者每一次都從快波睡眠中醒來。

三、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包括睡眠的深度和睡眠的時間兩個方麵。

1.高質量的睡眠

高質量的睡眠是指醒後周身舒適、疲勞感消失、頭腦清醒、能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因此,隻要睡得熟,睡得好,即使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也可以獲得足夠的睡眠。睡眠淺的人不僅非快速眼動睡眠第3期、第4期時間達不到整晚睡眠的20%,而且快速眼動睡眠的比例也達不到20%~25%,即使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病人仍然感到疲乏、困倦和無力。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睡眠分類方法是按照腦電圖的變化、眼球運動的情況和肌張力的改變來劃分的。

我們已經知道,一般將睡眠分為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大類。睡眠質量的表達式是:Q(睡眠質量)=H(睡眠深度)÷T(睡眠時間)。可以看出,如果睡眠質量相對固定,那麼睡眠深度和睡眠時間成反比。雖然每個人的睡眠時間約為每天7~8個小時,但是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睡眠時間才能維持身心健康,是因人而異的。

上麵的睡眠質量的表達式對很多普通人來說是很難測定的,所以在實際生活中,高質量的睡眠可以用以下標準來衡量:(1)入睡快,通常在10~20分鍾內入睡。(2)無起夜或者很少起夜,沒有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3)睡眠深,呼吸深長不易驚醒。(4)起床快,早晨起床後精神好。(5)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2.睡眠質量的評定標準

睡眠質量的評定,包括主觀評定和客觀評定兩方麵,隻有把主觀評定和客觀評定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對睡眠做出較為合理的判斷。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客觀標準。

對睡眠客觀評價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睡眠障礙的診斷準確性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睡眠客觀評價的指標主要有以下幾項:

(1)睡眠覺醒狀態。

這可以由多導睡眠圖記錄來進行判斷。失眠的診斷一方麵依靠醫生問診時獲得的主觀症狀來了解病人的病因和病程,另一方麵則需要借助一些客觀的檢查方法。目前經典的方法是多導睡眠圖檢查。多導睡眠圖綜合了腦電圖、心電圖、眼電圖、肌電圖和呼吸描記器等多種生理檢測儀,可以更多地收集睡眠中的各種生理變化,對於失眠程度的判斷和失眠的鑒別診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多導睡眠圖被全世界公認為是研究催眠藥物或其他形式治療效果的有效工具,也是探討藥物或其他作用形式及作用機製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