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海運一型(1 / 2)

天聖廿一年,十一月。

離開文淵書院後,周鳴帶著30多名同學(一部分回了趟家),浩浩蕩蕩地,回到了海平縣老家。

一下來這麼多客人,父母都有些吃驚,不知該怎麼安排。

好在幾年前,周鳴親自設計的一座用於家族藏金庫的棱堡,已竣工大半了,這座底座由鋼筋水泥澆築,周長一裏,高近四十米,離塢堡不到五裏,臨近北江,防禦完善,在火繩槍和大炮的防護下(這世界火藥原料充足,火繩槍已研製出來了,大炮因為缺銅,目前隻有幾門試驗品),加之配套的港口設施,戰爭情況下,即便遭遇陸地百萬大軍圍攻,也不會輕易淪陷。

高大棱堡裏,有上百間配套設施完善的房間,晚上還能吹吹河風,看看遠方海景,所以,征詢30多位同學的意見後,周鳴把這些同學,大部分都安置到了棱堡客房裏,每人身邊,還安排了一位仆役和一名丫鬟,貼身伺候,提供良好待遇。

這些同學,周鳴當然不是白吃白住白養著他們,這些可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中,有的可編入“文學組”幫忙搞文學創作,有的可編入“漫畫組”幫他畫漫畫,有的可編入“娛樂組”幫他發展娛樂事業。

即便有些廢柴什麼忙都幫不上,站在一旁負責漲漲聲勢,吆喝吆喝,也是十分管用的。

總之,物盡其用,不讓一個同學,在這瞎吃白混。

同學們都安置妥當,回到田家莊塢堡,周鳴向父親田奉,詢問了解了一番,他大部分時間都不在這四年裏,家族各產業的發展情況。

皮膚黝黑不少,人明顯老了許多的父親田奉,這四年時間,對周鳴製定的各項發展規劃,都盡心盡力完成,人看起來也幹練成熟了許多,舉手投足,充滿成功男人的氣質,他拿出十幾本賬本,好好為周鳴介紹了,這幾年,家族各產業的發展現狀。

首先是大農莊計劃,這已沒什麼好說的了,現在的田家莊,不僅糧食可做到自給自足,田莊牧場裏,還有四千多頭牛、兩千多匹馬、上萬頭豬和羊,還有數不清的雞鴨,每年出產的肉蛋奶,讓田家莊的莊戶們,都過上了天天都有肉蛋的小康生活,這幾年,田家莊裏的小孩,平均身高,比其他郡縣的同齡人,都高個三五公分以上,並年齡越大,差距越大。

其次是大鹽場計劃,現在的海平鹽場,已發展近十年了,鹽田麵積,從最初的二十畝、一千畝、五千畝,現已擴大至三萬畝,年產海鹽上百萬石,這產量,接近揚州長蘆鹽場海鹽的三分之一,但因為人手不足,且每年上繳各級官府的鹽稅,已經漲至五成,父親田奉,再也沒那麼強勁的動力,要將鹽田麵積,繼續擴大了,否則官府再把鹽稅上調,這番辛苦,等於是為朝廷做嫁衣了。

最後,海洋捕撈公司計劃,這個計劃,在剛開始,投入年年大於回報的時候,父親田奉,並不是特別上心,反而每年都會因為風暴、暗礁、洋流等原因,折損的大量船隻和漁民,而感到十分肉痛,有時會覺得這個計劃停滯不前,沒有發展的意義,但在兒子的堅持下,這個計劃,還是咬牙堅持了下去,組織培訓漁民、建立造船廠、購買優良木料,建造更大、更結實、船型更科學的漁船出來,持續投入近十年,現在,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譬如海魚的捕撈量,剛開始幾年的小船小網,隻能在近海捕些小魚小蝦,一年有個五六百噸捕撈量,都算不錯,扔掉部分腐爛變質的,製成的魚幹,自己都能消費大半。但自從天聖十九年,田家造船廠采用標準化建造模式,造了一批帶有防水隔艙、排水量達550料的“海捕一型”漁船出來,並投入批量建造後,天聖二十年,海洋捕撈公司的漁獲量,一年之間,就翻了近十倍,達到了五千噸。

加之漁民們,發明的一些海魚保鮮的技術(如木桶放養、人工供氧等等),可保證大部分海魚,在上岸前,還是鮮活的,這就給岸上煮曬魚幹的工人們,帶來了大量的原材料,從而讓海平縣一種名叫“海平魚幹”的特產,迅速風靡周邊各個郡縣。

甚至,新到任的海平縣杜縣令(沾了海平田家的光,原先的陳縣令、孫縣令都因為政績凸出提拔高升了),發現“海平魚幹”味道不錯,很有特色,為討好中樞,把這種魚幹,列為貢品,獻給了明皇陛下和天後娘娘,很快得到了褒獎,要求每年進獻魚幹百石,給皇族宗室、文武大員品嚐一番。

如果說魚幹產業,是一個中規中矩、利潤可觀的產業的話,那麼,田家海洋捕撈公司,這兩年瘋狂發展的鯨魚捕撈業,則是徹徹底底的暴利產業了,僅靠鯨魚捕撈,兩年時間,田家海洋捕撈公司,就把之前十年投入的巨額資金,全部賺回來了不說,還有近20萬貫的巨額盈利。

為什麼說鯨魚捕撈,是個暴利行業?

因為,鯨魚渾身上下都是寶!

鯨魚皮,經過鞣製後,緊實耐用、防水耐腐、防禦力強,可製成皮甲、皮帶、防水衣和鯨皮傘、登山鞋、雙肩包帶等等物品……像古代的工業塑料,用途極其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