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高原走廊,成功進行一次通商之後,得到大量奴隸礦工與資金注入的自由商盟,原本蕭條的經濟,又變得充滿活力起來。
第二年,通過這條已經在大部分路段已鋪上木軌的高原商道,以更高的運輸效率,在隻有六個月的通行期內,為自由商盟帶來了近10萬人口的奴隸礦工,如此龐大的數目,甚至接近了自由商盟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為了有效管理這些人數眾多的奴隸,自由商盟的各會員領,紛紛進行軍製改革,模仿格蘭領的“領士”製度,擴編了各自的軍事實力。
這一年,總部設在格蘭領的傭兵工會,發展勢頭更加迅猛,將傭兵分會開遍了整個自由商盟,每個會員領內,都設置了一個傭兵站與信息發布中心,任務發布與信息交流機製與商站一致,不過更新頻率更快、信息數量更多、維護起來也更複雜。
因為注冊成為傭兵的門檻較低,一年多的時間內,在傭兵工會注冊成為職業傭兵的人數,迅速突破了五萬人,傭兵來源更是五湖四海,有北方的野人,西邊的蠻族,南方不少王國的冒險者等等,都懷揣著淘金的夢想,來到了大陸一角的這個自由商盟。
傭兵工會的注冊傭兵數量膨脹到了如此數量,自然而然地,一些人數達到數十人、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傭兵團組織,也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因為得到了有效的組織與訓練,再從傭兵工會旁的鐵匠鋪,優惠購買了一些原本需要天價才能購買到的板甲、鋼矛、鋼弩、精鍛刀劍等武器後,一些傭兵身上的武器裝備,甚至不弱於重裝騎士。
於是,開始有一些人數眾多、武器精良的傭兵團,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和一些膽大包天的遊商一起,運載著大批商盟貨物,從一些非自由商盟地區的男爵甚至伯爵的領地上,大搖大擺地走過。
不交一分錢商稅,不交一個銅子的過路稅和休息稅,將這些領地的領主視若無物。
這些慘遭無視的領主們憤怒麼?
當然極度憤怒,但算算手裏僅有幾十個的騎士,麵對這夥裝備精良、人數過千的傭兵,除非是腦袋過熱或者覺得這個世界生無可戀的領主,基本拿這支被眾多傭兵護衛的商隊毫無辦法。
與沃裏斯王國西南相鄰的亞裏諾王國,就成了這些大型傭兵團肆意穿行的最大受害者,國土隻有6個伯爵領,受遍周圍“大國”欺負的亞裏諾王國,成了大型傭兵團運送商貨經過的“走廊”和“中轉站”不說,甚至未經同意,還在這個王國境內,建立了一個堡壘式傭兵站,成了上千傭兵長期生活駐紮的地方。
亞裏諾王國的國王,很想把這些可惡的傭兵一個個全部殺死,把那些商貨全部沒收……但他不敢那麼去做,因為把王國內所有騎士都拉出來,也湊不出一支人數過800人騎士團的亞裏諾王國,再考慮到周邊幾個“大國”一直想從這個王國身上啃肉,實在沒有那個實力去任性一把。
再看到傭兵團和商隊的到來,對自己王國的經濟,有一定的刺激和拉動作用,亞裏諾王國的國王,還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毫不在意。
所以,這一年,除了高原走廊之外,那些由大型傭兵團開辟出來的貿易商路,也給自由商盟,帶來了大量必須物資和超過百萬金幣的巨大利潤。
形勢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