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調查思考(1 / 2)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調查思考

工作園地

作者:王玉紅

1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現狀

通過對29家國企、民企和微小企業的調查,有14家不同程度建立了職工檔案,占調查總數的48%;其中:國有企業十家,建立率100%,占調查總數的34.4%;三家股份製(較大型)有兩家除了招收的大學生有較完整的檔案外,收集了部分和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等一些材料,但沒有經過係統整理,占總數的6.8%;六家建築企業有兩家公司對長期在公司工作的工作人員收集並保存了部分材料,占總數的6.8%;微小企業十家全部沒有建立職工檔案。

1.1 從調查情況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從領導到職工,職工檔案的意識比較強,領導及分管領導非常重視,每個企業不僅有機構,配備有專兼職檔案人員,並有分管領導,各項製度健全、設施設備完善,檔案基本通過了係統整理,檔案完整率、歸檔率達到了該類企業的90%以上。也有部分檔案材料的客觀性、完整程度不夠,管理人員身兼數職,職工檔案管理無暇顧及的情況,出現了應歸檔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時收集歸檔,甚至出現了不歸或漏歸的現象。

1.2 股份製企業一部分是由企業改製後重新組建起來的,像這類企業,領導及大部分職工有檔案的概念,比較重視,但有一部分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的企業,檔案意識就比較淡薄。通過對三家股份製企業調查,隻有兩家企業保存有職工的極少數應歸檔材料,而且分別保存在不同的人員手中,沒有收集,沒有機構、人員等,更談不上整理,占該類企業的66%,僅對一些重要材料進行保存。由於個別企業負責人對企業檔案沒有足夠重視,認為檔案整理工作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費用,得不償失,大部分企業職工檔案意識淡薄,認為隻要和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每月給開工資,把勞動保險金交到個人賬戶,有沒有檔案無所謂。

1.3 六家建築企業,企業內部管理都比較鬆散,所有職工都是臨時招用的農民工和社會閑散人員,沒有固定的勞動場所,在這些企業中建立職工檔案非常困難,隻有兩家保存了長期在公司的人員比較重要的應歸檔材料,占該類企業的33.3%。這六家建築企業,隻有兩家對長期在本公司工作關係到職工個人利益的合同勞動保險交費清單的材料進行了保存,談不上歸檔,屬於粗放型收集;另外幾家企業一點材料都沒有,就連本企業開發的商品房等基本建設檔案都沒有整理,成堆堆在一起。有些微小企業建檔率為0。

2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2.1 企業的改革給職工帶來了一係列變化,民企或微小企業不存在領導調整問題,職工流動快,這是民企或微小企業的顯著特點,而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領導調整頻繁,滿足現狀,不能積極應對新形勢,喜歡躺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