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原因也許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因素,但並不是必然原因。比如日本,與中國相距並不遠,有著許多相似和相近的文化習俗,但日本對待傳統工藝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工藝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日本藝術的傑出代表,他們認為保護和發展工藝美術,就是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1950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並設立了專職機構:文化財保護委員會,主要致力於保護傳統文化藝術。在日本,文化財分為有形文化財與無形文化財兩大類,其中有形文化財包括雕刻、工藝品、建築物、繪畫、書記、典籍、筆記、古文書等;無形文化財包括音樂、演劇、工藝技術等。《文化財保護法》的頒布與實施,不僅對文化財進行了認定,尤其是無形文化財的認定,還對重要無形文化財繼承人的培育也采取了適當的措施,包括建立完整的技術傳承記錄和政府經費補助及支持等。日本的現代化過程開始於19世紀下半葉,經曆了兩次學習西方的曆史時期,他們從完全模仿開始到成功地形成自己的特點為止。日本所謂的西歐化,隻不過是把西方的技術和文明作為“起刺激作用的肥料而已”。日本雖曾全麵地向西方看齊,但最終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中來,且在現代化和保持民族文化傳統兩個方麵都取得了成功,並在將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與日本相比較,中國在傳統工藝上所麵臨的問題,首先是我們對待傳統的態度問題,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過於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略了文化的發展,很多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往往被弱化了,這與西遞村乃至許多民間工藝的命運一樣,一經開發便異化了。
要使傳統工藝得以生存和發展,首先要做到的應是在群眾中推廣它,因為傳統工藝這棵大樹在任何時候都離不開人民群眾這塊肥沃的土壤,所以,隻有人民群眾具備了較高的傳統意識和民族意識,並自覺地保護和推廣,傳統工藝才能夠健康地發展。要做到這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在傳統工藝相對密集的地方搞試點,加大風土人情地方特色的建設,並麵向全國甚至全世界開發旅遊項目。然後把一些成功的經驗加以推廣,使其逐步成為中國的特色。2.多開一些傳統工藝的研討會,內容可以是關於傳統工藝發展的,也可以是研究某種傳統工藝製作技術的,還可以是南北方相互交流的,從而形成一些規範的、可行的、理論性高的方案,以指導以後的工作。3.在各地或全國範圍內組織一些傳統工藝、民俗等的展示會,讓人們對傳統工藝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觸的機會,這樣不僅能把民間深層的東西發掘出來,還可以培養人們的傳統情趣,增加經濟收益。4.大力倡導中國傳統工藝中個性的、民族的東西,並在世界範圍內加大宣傳力度,逐步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在世界範圍內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從而使傳統工藝不僅深入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並且逐步走向世界,集民族性和世界性於一體。
我國傳統工藝博大精深,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雖然在傳承的過程中經曆過挫折,但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泯滅的。隻要我們能正確對待傳統,並真誠地去保護它、發揚它,傳統工藝一定會像一棵常青樹,枝繁葉茂,永葆青春。
作者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