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延續東北老工業城市的工業景觀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城市間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著城市化的建設,各大城市都在積極開展調整工業用地。中國老工業基地和單一資源型城市的結構性衰落,導致工業廢棄地迅速增加,環境汙染、失業等社會問題也在不斷增加。對於正在推進“振興東北老工業城市建設”的東北地區更是良好的契機,在這種背景下,加強東北老工業城市後工業景觀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後工業景觀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提出了後工業社會的思想,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三個階段。而後工業景觀在20世紀60—70年代逐步興起,直到90年代在歐美迅速發展成景觀設計領域,90年代後歐美傳統工業衰敗,產生大量工業廢棄地,這些國家對工業廢棄地進行生態恢複和景觀再生的同時,注重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而形成相對完整的景觀設計理論體係。工業廢棄地可以展現場地的曆史、自然和人類的活動,是認知曆史和文化、自然的重要場所。所以,尊重曆史景觀,保留工業景觀的特點和特征是完善後工業景觀的核心內容。
我國對工業廢棄地的改造起步相對比較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意識到對工業廢棄地的保護和再利用,從單一性的改造到具有創新性的辦公樓、公園,如北京的創意產業園798、上海的田子坊、廣東中山歧江公園、上海的1933創意產業園等。北京、上海、廣州這3座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同時也是接受外來文化最多的城市,成為後工業景觀在我國發展的領跑者。
東北老工業區作為曾經擁有中國最多工業景觀的地區,如何有效地利用後工業景觀的重塑,發展老工業區廢棄廠房改造已成為可持續建設的重要環節。後工業景觀承載的工業曆史文化使工業景觀帶有深厚的工業痕跡,隨之其形式也在逐漸變化,通過景觀手段對工業遺址進行改造是景觀設計領域的新拓展。保護東北老工業城市文化景觀的多樣性,保存城市工業文化景觀的曆史文化,是使老工業區從單一資源型城市向多元化資源城市轉型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寧,東北城市後工業文化景觀生態藝術設計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2]孫瑩,章日光.振興東北背景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城市化再造問題研究——以鞍山為例[C].規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城市複興,2006(7):594—601.
作者範溶棲係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生
段海龍係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