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東北老工業城市工業景觀現狀分析(1 / 2)

基於東北老工業城市工業景觀現狀分析

學術論壇

作者:範溶棲 段海龍

【內容摘要】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國家首批開發建成的工業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係,90年代初由於國家政策的調整加之企業生產技術設備的老化和體製性、結構性的缺陷,此時的老工業地區資源日漸枯竭,工業廢棄地不斷增加,東北老工業城市的工業發展已經逐步走向衰落。2009年在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如何推進東北城市工業廢棄地的景觀改造和保護與再利用,是東北老工業地區立足新起點、謀求新發展、實現全麵振興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 工業城市 工業景觀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國家首批開發建成的工業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地區就已經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並已經成為東北亞地區最先進的工業基地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東北地區由於原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緊鄰蘇聯的原因,國家許多重工業建設項目都在東北建設發展。1980年以後,一方麵,由於老工業地區企業陳舊的體製性、結構性導致產業結構嚴重老化;另一方麵,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在改革開放後轉型艱難,從而無法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與此同時東北老工業地區城市化的發展也受到工業化衰敗的影響,城市化建設滯緩,城市發展缺乏活力,導致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不協調。東北老工業地區城市工業發展普遍陷入衰退。從而引發所謂的“東北現象”②,即城市失業率增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等一係列的社會問題。國家的重工業城市由原來僅有的東北工業城市發展至遼中南工業城市、京津塘工業城市、滬寧杭工業、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此時,東北老工業城市已逐步走向衰敗,東北老工業基地急需轉型來維持該地區的經濟發展。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若幹意見》;2004年建設部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的文件; 2007年8月,《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正式發布;2009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等一係列振興東北老工業城市的舉措,標誌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一、東北老工業城市工業景觀的特性分析

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三省就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東北擁有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大型機械、石油等工業基地,東北老工業城市是中國最早進入工業化的城市之一,東北地區的工業文化從形成到發展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老工業城市由於剛剛步入資源轉型期,新興產業逐漸替代了老工業區的夕陽產業,隨之而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嚴重阻礙了東北經濟的發展。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特殊關係,東北三省地區著重體現著計劃經濟體製下典型的“東北特色”城市。中國城市“十一五”計劃明確指出“以城市化推動老工業地區的發展”,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深入,老工業基地城市複興指日可待。

東北老工業地區伴隨著嚴重的資源日漸枯竭,同時大量工業廢棄地迅速增加,在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和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綜合運用後工業文化景觀的策略和方法,推進東北城市工業廢棄地的景觀改造和保護與再利用。東北城市工業景觀的調整和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方針與政策,給東北各大城市工業景觀的改善帶來契機,完善東北城市工業景觀的結構,延續工業景觀精神,接續東北城市曆史文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東北城市的工業景觀有著豐富的曆史文脈、鮮明的地域特征,並且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有很多值得保留的曆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