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與思考(3 / 3)

三、鈞瓷設計的課程內容設置安排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鈞瓷設計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麵要加大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提升學生對鈞瓷器物藝術特征的認識以及總體的鑒賞水平,明白鈞瓷的設計內容、設計方法等;另一方麵,需要加大其技能性、應用性、實踐性課程的結構比例,實現理論認識與實踐操作的有效結合。總體來說,鈞瓷設計的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基礎技能模塊與技藝模塊兩個部分。基礎技能模塊安排在大一、大二學科基礎平台課之後進行,內容包括設計美學、鈞瓷鑒賞、瓷器史、鈞瓷設計與製作的方法與基礎理論方麵的內容。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基礎造型能力、較高的設計基礎水平以及對鈞瓷器物造型、色彩、圖案、藝術水平、視覺美感的綜合認識等,為後續的實踐性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基礎技能模塊主要是大二、大三時進行,包括鈞瓷設計技法與規律、圖案表現、色變效果、創新設計思維、設計構想的表現等,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其自主挖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大四學年可以利用實習的機會帶學生到一些知名的鈞瓷製作公司或鈞瓷產地進行實地考察活動,與鈞瓷製作人員反複交流,學習經驗,有機會可以鼓勵學生親自進行鈞瓷的設計與製作等,這是提高鈞瓷設計水平非常有效的辦法。

四、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的意義

鈞瓷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與美學工藝的重要代表,在當前逐漸呈現出產業化發展的態勢,以滿足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對我國瓷器的大量需求。將鈞瓷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教育過程中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意義:首先能夠傳承並且創新我國的鈞瓷工藝。正如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在著名的《全麵建築觀》中說的,“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本身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尤其在當前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人們越來越趨向於追求現代化、國際化、時尚化設計元素與裝飾元素的情況下,傳統的鈞瓷工藝必須在造型、色彩、圖案繪製等方麵進行創新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實現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而高校專業化的藝術設計教育活動正是采用係統的、正規的教育模式以及在設計技巧方麵的優勢來提升鈞瓷的設計水平,對鈞瓷設計的創新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其次能夠滿足當前社會對具有綜合素養的專業化的鈞瓷設計人才的需求。如上文所述,傳統的“拜師學藝”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效率非常低,培養出的人才數量有限而且周期比較長,尤其在當前規模化、流程化、分工化協作的鈞瓷生產模式下,他們往往隻掌握其中的一個環節,無法對整體工藝技法有一個係統的認識,因此,大大降低了鈞瓷珍品的出現。而將鈞瓷設計融入到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可以從理論到實踐、從鑒賞水平和設計技法有一個係統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具有明顯的創新意識,這是當前鈞瓷生產最需要的人才。

總體來說,將鈞瓷設計融入到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是我國鈞瓷文化傳承與工業化生產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對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不斷探索積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將現代設計理論、設計技法、審美觀念、價值追求等融入到鈞瓷設計,是使鈞瓷器物廣受歡迎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要結合現代藝術設計思想與設計理念,拓展鈞瓷設計新的語言空間和審美觀感,探索符合鈞瓷設計自身規律,同時又能激發學生創造性能力,製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鈞瓷珍品。

參考文獻:

[1]陳同基.玉雕設計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裝飾,2011(10).

[2]張慧.淺析文化交融背景下的鈞瓷設計創新[J].青年文學家,2011(10).

[3]王慶斌.傳統鈞瓷的現代生態設計及生產研究[J].生態經濟,2009(9).

[4]宋瑜.鈞瓷的文化含量與藝術魅力淺探[J].華章,2011(18).

[5]霍鵬飛.鈞瓷文化產業改革新思維[J].廣西輕工業,2010(12).

作者單位:許昌學院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