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施是一個全麵推廣、重點突出的網點式推進方式,這既符合傳統與創新融合的手段,也可隨時檢驗這種模式帶來的效果,確保其穩定性,還是將其統一於地域文化的框架下進行實驗。這也正是埃弗雷特·M·羅傑斯(Everett M Rogers)認為的“能夠分階段采用的創新比起那些‘一錘子買賣’的創新采用速度要快得多”①的原理所在。實際看起來也是這樣,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擴散正是通過先在一些地區建立試驗點、實驗學校,逐步在全疆擴散開來的。
再次,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是在一個隨時監控的彈性範圍內進行的,這個範圍內有許多可供觀察的指標和數據提供給人們以備掌控。其實,可觀察性本身就是一項創新工作的必要特質,這在美術雙語教學中則是指學生多大程度上可以看到教學創新帶來的益處。美術造型訓練是一個基礎性的漸進過程,同樣雙語的專業詞彙、語言學習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於采用雙語教學的學生來說,其成果是可以分階段被評估的,第一階段就是塑造技法在圖像語言中的使用,從素描、色彩、結構、動態等方麵可以看出這方麵的訓練;第二階段則是學生繼續以此為動力,以他們所掌握的深層次美術元素應用到藝術創作中去,並從中體現出較高的藝術素養。
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其實就是運用一套雙語言的美術教學方法使學生專業水平獲得提高,並進而形成一種自覺的思考理解方式。這種方式也需要一種監控體係來進行評測,加拿大的雙語學家W·F·麥凱和西班牙的M·西格恩就指出:“雙語教育係統所獲得的結果可以從許多角度並用各種標準來評估,不過除非對研究的係統所製定的目標進行評估,否則研究的結論是沒有意義的。” ②根據麥凱和西格恩的觀點,對照新疆雙語教育製定的目標和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效果進行分析就會發現,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來自牧區或南疆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學生經過雙語學習,因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而使得美術專業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而烏魯木齊、昌吉、奎屯等語言環境較好地區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則與創作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理性化思維,這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藝術規律的認識,進入到個性化探索的軌道上來。這一切究其原因還是在於雙語教學提供的更好語境所致。
結語
其實,每一種語言文化都有自己的準則、價值觀、信條和自身文化域度內有效的價值認知能力。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不但對學習者自身有好處,而且對人們信息交流與文化傳播也大有裨益,它的推廣帶來合意的結果。這自然會使得人們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對藝術規律及其社會本質的了解和學習。另一方麵,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加強文化創新與傳播的同時,對於本民族語言的自身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它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彙、擴展內涵,並在語境的表達中深化文化理解與判斷思維,這對於民族文化生態也是一種質的提升與發展。
注釋:
①埃弗雷特·M·羅傑斯.創新的擴散[M].辛欣,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15.
② W·F·麥凱,M·西格恩.雙語教學概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作者單位: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