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語境模式分析(2 / 3)

美術專業的這種雙語教學模式實際上就類似於美國語言學家塞林克(Selinker)於1969年提出的“中介語”概念。塞林克用“中介語”這一概念來探索雙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語言係統和接受規律。它具體指的是學習者通過一種方法來獲得簡潔有效的理解,就是在第一語言(母語)與第二語言(漢語)輸入的基礎上找到對應的事物來溝通兩種語言的具體所指,從而形成一種既不同於第一語言也不同於第二語言的意思標誌,從而建立一種隨著學習進展向目的語逐漸過渡的動態語言係統。在美術專業雙語教學中,美術造型訓練的一些道具如靜物、襯布、模具、解剖結構實物等恰恰可以充當這個媒介,它一方麵溝通了抽象語言與實物符號之間的聯係,另一方麵也在兩種語言之間找到了可以轉換的能指。

美術專業雙語教學中實物及術語其實也是一種信息載體,它既可以在母語與漢語之間自由轉換,也可以獨立表達其自身含義,且是專業性很強的美術教學環節。由此可以看出,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通過有實物對應的中介環節創造一種動態的雙語理解係統。這自然也要歸功於美術專業的造型技法、思維方式以及工具、材料等方麵的訓練,以及在這方麵作為背景因素的藝術修養。

二、課堂“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方法及語境模式

概括地說,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它們都很好地利用了當地的環境資源與人文資源,並且在與傳統教育方式的結合方麵也相得益彰,從而將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與地域文化密切融合在了一起。

(一)提供充實的美術教學資源

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非常強調教學資源的保障,漢文、民文原版教材對照使用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一個必要條件。這些教材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生態”的美術專業內容,並且可以從中看出這些內容的真實內涵,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美術教學參考用書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在美術類專業書籍中,漢文參考資料較豐富,民文專業參考資料卻很匱乏,學生課餘不能接觸到更多的相關資料就會造成課上和課下脫節,從而無法進行實質性的雙語教學。

實際上,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條件,既應當從美術專業術語、基本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理解與掌握的實際情況,將美術教學中的動手實踐環節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理解真實的造型知識。

(二)語境模式建立的框架係統

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的語境模式指的是一種大的語言環境,這種語言環境可以從多種內容多個方麵提供更為全麵的雙語信息接受條件。近些年來,在教學實踐中也形成了以下幾方麵特點。

首先,由於漢語在新疆大部分地區使用更為廣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也容易被整個社會係統的大部分成員所認可,它所帶來的藝術觀念也更容易被采用。新疆美術學科“雙語教學”是建立在以漢語為核心的教育革新理念之上,這對於處於知識體係建立過程中的青年學生來說並沒有複雜到無法接受的程度。並且美術的雙語教學也如其他學科那樣是有一個長期規劃的,它所帶來的創新性也需要一定時間來校驗。因此,新疆“美術專業雙語教學”在全疆的推廣與發展也是一個文化轉型的時期。就是說,“雙語教學”的語言環境在與文化環境緊密結合並相互依托的條件下,二者才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時這也是雙語教學語境模式建立的整體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