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內容設置上巧妙滲透教育性。幼兒對動畫片的關注不是誰是善的,而是誰最有力量。如果想在動畫片中體現出某些教育性,最簡單並且最實用的方法是使正麵人物遠比反麵人物更為強大,而無須考慮善、惡的關係和複雜的鬥爭。幼兒樂於見到與接受最直觀的劃分。然而不少動畫片在創作的過程中常為了樹立一個正麵的形象,不自覺地去表現它如何打敗惡勢力的暴力的過程,其結果顯而易見,幼兒沒有學習到正麵角色的榜樣美德,反而隻記住了暴力本身,這一點是值得創作者關注的。從另一個方麵來看,既然幼兒不關注善與惡的問題,那麼低齡兒童動畫在劇本創作上應更多地注重那些不反映正反雙方衝突的情節,例如青島歐亞世紀出品的《小老虎》,每一集都會圍繞小老虎身邊的一個問題展開,在家人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小老虎卡路最終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還明白了很多道理。該動畫片基於人們對待生活的價值觀,它指引著小朋友應該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理解團結的重要性,同時學會慷慨和寬容。
(5)注重個性化的台詞對整體藝術效果的作用。個性化的台詞可以理解為動畫角色的口頭禪,幼兒對於一般的語言並不在意,但對主角的個性語句非常著迷。例如,《小鳥3號》中主角“菲菲”有著大量簡潔明快的“幼稚”詞語,強有力地塑造了角色形象。對於這些話語,幼兒會很快模仿並且變成他們自己的話語。同時,兒歌類的幼兒動畫因為音樂的節奏和歌詞的好記非常容易被幼兒接納,音樂的加入也能對幼兒在智力成長方麵有所啟發。
2.理解幼兒動畫的教育職能,創作有利於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動畫作品
幼兒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同於一般的知識與常識性教育,人類在幼兒時期心理素質各成分並沒有完全分化,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趨於空白,對於這方麵的教育,更多是把幼兒的成長環境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在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下,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獨特作用影響幼兒的心理素質發展。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過幼兒環境教育的幾個要素:自由的觀念、結構和秩序、真實與自然、美感與氣氛、群體生活。創作有利於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動畫,也必須圍繞這幾個要素去展開。
這種麵向幼兒心理素質教育的動畫,一般不會有相當明確的主題,它不會告訴幼兒觀眾他們需要掌握什麼知識,明白什麼道理,而隻會提供一個符合上文提到過的幾個要素的一個虛擬環境,在潛移默化間使幼兒的心理素質向一個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這裏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英國BBC製作的《花園寶寶》係列幼兒電視節目,這部作品在一開始就鎖定了1—4歲年齡層的觀眾。首先這部作品打造出了一個相當美麗的世界,無論是片中出現的場景,還是人物形象設計與光線的運用,都簡潔直白地體現了一種真實與自然、夢幻而不虛幻;其次這部電視作品中,角色與角色間完全拋棄了對白,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意識語言,類似於幼兒還未完全掌握語言時的囈語,這種成人覺得毫無意義的設定對於幼兒來說卻是十分親切的,這群設計獨特的角色使幼兒在獨自觀看時也會把自身帶入《花園寶寶》的世界,並與其中的類幼兒角色產生互動,體會到群體生活。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和諧美麗的世界中,並不存在強加的主題,它使幼兒的心理素質發展一直處於一個自由主動的環境中,以各種事物向幼兒展示“真、善、美”的原始理念,促進幼兒的心理素質健康成長。
我國幼兒電視動畫在這方麵的創作理念與作品都存在著一定不足,國內的幼兒動畫創作者必須意識並理解影響幼兒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掌握針對1—3歲的兒童獨特的創作手法及規律,才能夠真正創作出令幼兒寓教於樂的優秀的早教動畫,這樣幼兒才會愉快而積極地探索世界,在觀察力、自信心、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質方麵得到長足發展。
作者關文旭係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動畫夢工廠》製片人
佟婷係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賀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