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散點透視”與研究型大學舞蹈教育(3 / 3)

從肢體形態、動律上升到審美文化,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解讀自己的身體,達到心舞一元的境界,並享受審美體驗的全過程。

四、放任自由的空間意識

透視是表現空間的關鍵。尤其是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層層推進,內容多而豐富,可以展現很廣闊的空間,表現物象更自由,更具靈活性。這裏所謂的空間,一方麵指實體性的空間,另一方麵是創造的空間,自由施展才能的空間。就舞蹈教育來說,這個空間是建立在選擇、思索和體驗基礎之上的,有積澱才有迸發,因此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是我們綜合性大學舞蹈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表現形式和最終目標。

在研究型大學的舞蹈教育中一定要突出“學生主體意識”,強調學習活動的實用性,盡可能地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教”的目的是喚起更多人對於學習、探索的追求,也就是適應“學”的需要。培養創造型人才最重要的是不拘囿於傳統的思維模式及一些形式、條例和準則的束縛,鼓勵學生們思自己所思,想我所想。所以,在舞蹈專業學生入學之時就必須通過各種教育渠道使學生盡快適應以真正的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思路體現於所有的教育教學環節之中。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必須經過四個環節:產生好奇——激發興趣——敢於質疑——勇於探索。

好奇心是喚起創新意識的起點和基礎,尤其是本科舞蹈教育,教師要特別注意避免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出現對中專專業技能學習內容的簡單重複,大量融入新奇的理念和突破性的教材,引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高度熱情。

興趣是創新思維的養分,隻有感興趣才能主動地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學習中產生新的感悟。這裏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作為一名研究型大學的舞蹈教師,更要善於利用非智力因素促進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能積極地、自主地吸收知識的養分,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認知發展,而且使教學充滿情感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

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關鍵,是發現、提出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意味著思維活躍、思想敏銳。它強調多重思考能力和提高運用能力。其實有思考才會有質疑,有質疑才會有批判。錢學森求問溫家寶,我們為什麼培養不出大師?清華大學的校長在2011年新生開學的講話最後兩句做出回應,要培養批判性思維,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善於傳承隻能盡美,善於質疑才能創新。如果學生能成為一個審視者、批判者,那麼,這樣的教學便是真正成功的、有價值的。

別林斯基在談藝術創造時提出“熟識的陌生人”這一概念,熟識的是現實基礎,陌生的或新鮮的是藝術的獨創性。藝術創造的基礎是對現實生活的體悟,但它的最終表達方式必須獨樹一幟。探索是創新觀念的舉措,教師應啟發和倡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本體追求的精神。尤其在創編理論與創編技術課中,推動學生的實踐應用和多向思維能力,反對簡單照搬和使用錄像帶及媒體的成形作品做劇目展示,鼓勵全新創意,並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創作,強調提前進入科研和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高層麵學術研究狀態。

結語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教育,應當注重學生的全麵發展。所以,“舞蹈教育可以說是一種提升人性、使人真正成為人的社會活動,是一種塑造人的靈魂、構建人的精神家園、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識世界的活動”。 ⑥研究型大學的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創建平台以供選擇,提供方法以鑒思考,營造情境以便體驗,給予空間以求創造。將舞蹈動作元素綜合,將舞蹈文化知識綜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繪畫不是線條而是思想,舞蹈不是肢體而是心靈,教育不是知識而是感悟,生活不是享受而是創造。

研究型大學的舞蹈教育,其實就是激發人們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心靈去感悟和創造不平凡的世界。

注釋:

①董欣賓,鄭奇.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56.

②王海濤.關於綜合大學舞蹈教育的文化定位和培養方式的思考//舞蹈美學與舞蹈教育研究[C].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318.

③④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459,458.

⑤萬書元.論審美體驗[Z].煙台大學美育網,2009-8-19.

⑥高博.淺談舞蹈的教育性[J].大眾文藝(理論),2009(8).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舞蹈係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