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佘族山歌的藝術特色及運用(3 / 3)

女聲小組唱《請到綠穀佘鄉來》,是根據同名四聲部合唱改編的,是一個三段體結構。竹笛清亮的山野風的引子把人們帶入了美麗的佘鄉。引子的最後兩小節是“種子”。後麵的人聲的引子是“種子”中上行六度音程的各種變形,而這種“上行六度”正是佘族音樂的特性音調和旋法,襯詞與活潑的音型表現了姑娘們的歡愉和爽朗。A段的曲調將歌詞鑲嵌在襯詞之中,其用“種子”變化而來的主題句即讓人感到了撲麵而來的山野之風。B段仍是商調式,但改成了輕快的三拍子舞蹈風格。在過門的轉折後,是四句與前後對比的單聲部演唱,仍突出上行六度,頗有色彩感。接下來的八句合唱繼續洋溢著舞風,注意第一句開始的二聲部組合,作者把對比複調性寫法藏在襯詞那靈動的音樂表現之中,於不經意中有種自然天成。A段第一小節的省略想必是為了避免與B段結尾音調的重複,過渡得極其自然,體現了作者作曲的成熟和老道。最後結尾處的“啊哩囉”與引子呼應,也巧妙而傳神地表現了姑娘們的俏皮、可愛。此曲的清新、悠揚恰似佘鄉的“綠穀”以及“放開歌喉”的佘鄉人之熱情豪爽。

結語

佘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民族也在進步著。現在佘族山歌已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佘族人民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佘族的藝術特色被很多學者研究並加以提煉、整合,再將這些藝術特色運用在現代音樂中,使得音樂更加多元化,也使得佘族的藝術特色得以保存下來。我們要在保持好佘族山歌的特色與風格的基礎上,把佘族山歌運用到新民歌教學中,大膽創新,不斷進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注:本文為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0年度重點研究課題《將地方戲曲引入聲樂教學的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SB126;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地方高校聲樂基礎課程增設地方戲曲教學的特色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Y)

參考文獻:

[1]《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浙江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浙江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高丙中.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浙江省文成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文成縣誌[M].北京:中華書局,1996.

[4]佘族杜會曆史調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杜.1996.

[5]浙江省少數民族誌編纂委員會.浙江省少數民族誌[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9.

[6]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浙江省民族鄉(鎮)概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7]藍炯熹.佘民家族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雷彎山.佘族風情[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麗水學院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