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理念對當代中國鋼琴教育的影響
學術論壇
作者:高立麗
【內容摘要】文章介紹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並從當代中國鋼琴教育的價值觀和質量觀轉變的角度論述素質教育理念對當代中國鋼琴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的影響。文章通過這些研究來審視當代中國鋼琴教育,進而為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提出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 當代中國鋼琴教育 價值觀 質量觀
2001年6月,國家頒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首次提出了素質教育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是根據時代發展的客觀事實存在的,是提升個人修養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以尊重人的主體實踐性、創造性,重視智力開發,培育全麵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素質教育觀念的逐步深化,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麵。本文就中國鋼琴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來闡述素質教育理念對於中國鋼琴教育的影響。
一、素質教育理念下當代中國鋼琴教育價值觀念的轉變
(一)當代中國鋼琴教育價值觀念由“社會本位價值觀”向“個人本位價值觀”的轉變
教育價值觀研究的是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進一步說就是通過對人的教育使其實現價值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同其他教育事業一樣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改革開放以後,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素質教育政策實施之後,是“尊重人的主體,培育全麵個性”。通過這一係列的教育措施的轉變,鋼琴演奏者的價值觀從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轉變到培養和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美化個體的心靈上來。也就是從“社會本位價值觀”向“個人本位價值觀”的轉變。
在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之前,中國的鋼琴教育價值觀雖承襲了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價值取向,卻很難使鋼琴教育事業在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中發展前進。這一時期的中國鋼琴教育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個性的發展,不能很好地實現藝術教育學生主體性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標,更談不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社會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得到豐富。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充分重視了人的主體價值,鋼琴教育被作為新時期人們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得到了廣泛和深遠的發展。這一時期的鋼琴教育價值觀充分關注學生對鋼琴演奏的美學趣味、獨立性思考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種觀念的提出使學生在學習鋼琴演奏時,使自身的審美需求和情感表達得以實現。這種價值觀的訴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社會鋼琴教學的興起使鋼琴教育的“個人本位價值觀”得以充分展現
如今,鋼琴教育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鋼琴藝術在全社會的普及使鋼琴教育不再隻是培養專業演奏人才和專業教師,而是逐步實現了它的社會化。隨著教育社會化、大眾化成為一種趨勢,鋼琴教育一旦麵向社會,選擇就變成雙向,穩固性遠遠低於學校,鋼琴教育的“個人本位價值觀”在獲得利益方麵得到了實現。當教師過分追求利益而忽視了義務的承擔,就形成了鋼琴教育的“唯個人本位價值觀”,是不利於社會乃至教師本人的鋼琴教育事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