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拓寬國際視野 開闊辦學思路(3 / 3)

記:從藝術家及藝術院校管理者兩個角度,您怎麼看待“國際化藝術人才”培養對於我國藝術及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徐:我認為,國際化藝術人才的培養是音樂院校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目標。國際化藝術人才的培養要求藝術院校應主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綜合型和開放型人才。近年來,天津音樂學院就是遵循這個理念,著力實施“兩個強化工程”,即強化學院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意識,強化學生的國際競爭能力。

記:在國際化人才引進方麵,近幾年學院也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可否介紹一下“千人計劃”的實施現狀?

徐:2011年是天津音樂學院人才建設實現曆史性突破的“大年”,在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學院成功引進兩名天津市“千人計劃”特聘教授,蜚聲國際的美籍作曲家陳怡、美籍歌劇作家周龍。陳怡教授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美國密蘇裏大學終身教授,2000年獲美國國家文學藝術院頒發的艾夫斯作曲家大獎,並於2005年入選美國國家文理科學院終身院士;2006年開始受聘中央音樂學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在藝術學科內獲此殊榮者至今仍是鳳毛麟角。周龍教授創作的歌劇《白蛇傳》於2011年獲得美國第95屆“普利策作曲大獎”,周龍先生成為有史以來獲得該獎的唯一一位亞裔人士,是華人的驕傲。陳怡、周龍教授的引進,對於天津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和戲劇與影視學學科、專業的建設,有著裏程碑式的意義,將進一步引領我院音樂學科與國際前沿接軌,並將開展原創性、重大藝術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和關鍵領域公關,帶領建設一支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音樂學科創新團隊進行音樂創作、教學科研工作,發揮出人才高地的集聚效應和品牌效應。

為全麵落實天津市“千人計劃”工作,天津音樂學院打破以往的人事管理體製與機製,製定了《關於保障天津市“千人計劃”人選具體開展工作的組織安排》等文件。成立了“千人計劃”領導小組、行政事務保障組、業務工作保障組、秘書工作組,配合專家完成各項活動,保障“千人計劃”工作平穩高效運轉,天津音樂學院的人才隊伍建設步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2012年上半年,兩位專家在天津音樂學院共舉辦了4場作曲專題講座;為作曲係師生舉辦大師班12次,師生參與96人次;參與學院2012年人才招聘工作;參與學院《本科教學計劃》的編寫工作;籌備“當代音樂創作暨全國作曲教學研討會”等。通過一係列活動的開展,天津音樂學院在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科專業建設兩方麵,都已構築起了開拓發展的新態勢。2012下半年,兩位專家還開展了歌劇方向的創作、表演、交流活動;舉辦民樂作品音樂會;協助組織外籍專家來院舉辦大師講壇、公開講座;組織國際著名專家對學院的音樂創作、樂隊排練、演奏等進行專業指導。

通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為學院的教師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國際化程度,使教師隊伍在知識結構、業務素質及綜合能力方麵向國內一流的高水平音樂學院的目標穩步邁進。

記:2012年6月,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訂了《教育與表演藝術合作項目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攜手在天津於家堡金融區建設一家精英級合作教育及表演藝術學院——茱莉亞天津學院。與國際一流藝術教育機構進行如此深入和持久的合作人才培養計劃,在國內尚屬少見。您認為,這一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將會對我國國際化藝術人才培養的現狀和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徐: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音樂院校之一,已有百年曆史,擁有音樂、舞蹈、戲劇三個學科方向。茱莉亞音樂學院擁有一支強大的教師隊伍,大多是由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演奏家、歌唱家所組成。該學院先進的教學理念、完善的課程體係、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等,為培養高端藝術人才提供了保障。茱莉亞學院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著清晰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造就了無數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古典音樂、歌劇、爵士樂、舞蹈和戲劇表演領域的專業藝術人才。與茱莉亞音樂學院這樣優秀的國際一流大學合作,是天津音樂學院發展的一個難得的曆史機遇。茱莉亞天津學院項目的辦學理念是通過引進國際優質的教育資源、課程體係、教學模式,推動天津音樂學院科研、教學水平跨越發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形勢變化,培養優秀的國際化音樂表演人才,提升學院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具有廣闊藝術視野、科學知識結構、精湛專業技能的優秀國際化音樂表演人才。與國際一流藝術教育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將使我院融入國際藝術教育陣營、擴大教師的國際視野、盤活學院的教育資源,從整體上提升天津音樂學院的國際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為我國藝術人才培養,為天津濱海新區的文化建設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記:從中央音樂學院到天津音樂學院,您的院校管理成就有目共睹;從柳琴曲《劍器》到民族管弦樂狂想曲《龍舞》,藝術創作方麵您也取得了佳績,但藝術家和院校管理者兩個身份既矛盾又統一,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其中的矛盾您是怎麼化解的?天津音樂學院在您的帶領下,在穩步向前邁進,您個人的藝術創作方麵還有那些計劃和想法?您在藝術創作方麵的追求和理想是否已實現?

徐: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殘酷”的問題!從事創作和教學是我畢生最鍾愛的事業和追求,從開始學習音樂以來我一直不遺餘力、孜孜以求,付出巨大努力。但是自從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天津音樂學院院長以來,我最鍾愛的事業的確受到了決定性的影響。管理工作需要全力以赴投入才能不負重托,需要耗費大量的智慧、時間和精力,有時候還要舍得做出犧牲,即為了大局犧牲自己的事業。我自己對此經常感到“有苦難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自己特想做的而且也應該能做的很多事情都陸續“流產”,一個個創作計劃被無限期地延遲、已經簽約的創作由於沒有時間而不得不放棄、退回違約金……這對我都是非常殘酷的打擊。我很羨慕我的很多同行,有那麼多時間從事創作,為他們高興,也為自己感到惋惜。當然,我知道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我別無選擇,沒有患得患失,隻有集中精力保證做好本職工作。盡管如此,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專業,我一直而且將會繼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鑽研業務、從事創作,哪怕是像蝸牛那樣慢,也不會停止,決不放棄。就像我經常對很多外國朋友說的那樣:I am struggling to take care my composition! 想這樣其實很難,但我相信Everything is possible!我希望自己能成功。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