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E:維生素E可防止過氧化脂肪的形成。過氧化脂肪是造成動脈硬化的有害物質,而動脈硬化又是高血壓及腦中風的肇因。換言之,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腦中風的幾率。
維生素C:維生素C同維生素E一樣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壁上。同時,它也可以將膽固醇變成膽汁酸,排出體外。並能促進血管內壁的膠原生長,以防血管破裂造成傷害。
腦中風患者應多攝取的食物:
在急性期,飲食治療可幫助病人度過危急階段,為恢複創造條件。恢複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複和防止複發。重症病人的飲食治療: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初患病的2~3天之內,如有嘔吐、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從靜脈補充營養。3天後開始鼻飼,為適應消化道吸收功能,開始的幾天內以米湯、蔗糖為主,每次200~250毫升,每天4~5次。在身體已經慢慢接受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混合奶,以增加熱能、蛋白質和脂肪,可食用牛奶、米湯、蔗糖、雞蛋、少量植物油。對昏迷時間較長又有並發症的患者,應供給高熱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證每天能有蛋白質90~110克,脂肪100克,碳水化合物300克,總熱能10.46千焦(2500千卡),總液體量2500毫升,每次300~400毫升,每天6~7次。鼻飼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氣管內。必要時可選用勻漿飲食或要素飲食。在蘇醒後的恢複期,可多食粗雜糧、豆製品、蔬菜等食物。例如,粗雜糧的食物有燕麥麵、蕎麥麵、玉米等,大豆及豆製品則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血脂作用,可以經常食用;新鮮的蔬菜則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如豌豆、蘑菇、冬菇、香菇、菠菜、圓白菜、金針菇、苦瓜、豇豆、胡蘿卜、空心菜等;要注意的是糖類、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食物、動物油脂、甜的水果盡量不要吃。
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主要有:
⑴麻木,是腦中風後遺症中比較常見的,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麵頰部的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的感覺,或表現受刺激後的反應遲鈍。
⑵嘴歪、眼斜,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嘴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嘴角歪向麵頰健康一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⑶中樞性癱瘓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有病理反射現象,呈痙攣性癱瘓。
⑷周圍性癱瘓,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能力減弱或消失,伴隨有肌肉萎縮現象,但無病理反射。
⑸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麵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也是常見的腦中風後遺症。
⑸失語,是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喪失了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
⑹失認,失認是指病人認識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對身體部位認識能力的缺失,是腦中風的症狀之一。
⑺失用,即運用不能,病人肢體無癱瘓,也無感覺障礙和共濟失調,但不能準確完成有目的的動作。失用包括:觀念運動性失用、觀念性失用、結構性失用、穿著失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