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風濕痛(1 / 1)

風濕痛主要指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的疾病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疼痛。其中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此病症屬於麻痹症之一,中醫認為是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症。其症狀有頭痛﹑發熱﹑身重﹑微汗﹑惡風﹑小便不利﹑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關節病變除了有疼痛感外,還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表現為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過程。由於患者的血液循環不通暢,導致肌肉或者組織所需要的營養無法通過血液循環來輸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營養,然後加速老化變得僵硬,嚴重的會導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縮,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關節致殘和內髒功能衰竭。風濕痛是由於人體的免疫反應異常地敏感,自己身體內部的一些物質起了反應,而造成自己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風濕痛的成因多數是因為患有慢性關節炎的女性。大多數的人認為風濕痛好發病的時期,是中年以後,其實它多半發病於20~30歲之間,剛開始的症狀很輕微,很容易被人忽略掉。

風濕痛是由於人體的免疫反應異常地敏感,自己身體內部的一些物質起了反應,而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引發疾病。症狀體征的關節表現特點有:

⑴關節疼痛。

⑵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有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才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表現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⑶關節腫脹和壓痛,一般出現在有疼痛感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因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⑷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範圍受到限製,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是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比較常見的。

此病係統症狀的特點:

要抓住關節外其他係統受損的表現來幫助診斷。如頰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係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皮疹提示銀屑病性關節炎,大量齲齒提示幹燥綜合征等。

患者發病年齡、性別對診斷也有一定幫助,如強直性脊柱炎多見於青年男性,係統性紅斑狼瘡多見於育齡婦女,痛風多見於中年男性,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

應對風濕痛有什麼有效的措施呢?治療風濕痛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治療風濕痛相當有效的營養素是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不僅對風濕痛具有療效,而且還有預防的功效。

維生素C:促使免疫反應超於正常,並且可促進類固醇激素分泌的增加,有抑製疼痛及強化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的作用。每日於三餐飯後攝取,一天最佳攝取量為1~3克。

維生素E:它可促進關節附近的微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代謝的異常現象。每日宜攝取150~300毫克,飯後分成3次服用。

維生素B6:它可製造出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促使免疫功能趨向正常。若是要治療風濕痛,每日最好服用60毫克,並均分成3次,於飯後服用。

已患風濕痛的人,有20%的患者可在半年之內治愈。因此,一旦發覺身體有異常,最好及早就醫。

從飲食方麵看,風濕痛患者應多吃什麼食物才有助於預防和治療呢?

第一,藥療,可谘詢中醫,利用中藥或藥膳來治療。可達到強身健體預百病的效果。

第二,食療,都說藥補不如食補,好的飲食搭配也能養身健體,以下是2個食療方案。

薏仁山藥豬肚湯:先將一個豬肚洗淨,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鮮山藥100克,放入豬肚中,同時灌入6杯水,用麻繩把豬肚口結紮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約兩小時,將豬肚取出,去藥渣,吃豬肚、山藥,飲湯。

薏仁茅根苦瓜粥:將鮮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塊,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