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簡述
蕁麻疹是一種由變態反應引起的皮膚病,俗稱風團。其症狀就是發作迅速,無固定部位,消退亦快,不留痕跡,瘙癢強烈,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像蚊子叮一樣,一塊一塊的皮膚浮腫。還會由於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而且還會有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不僅是成年人會得蕁麻疹,此病還是兒童的多發病、常見病。
在中醫理論中認為,本病的病因在於風寒、風熱、風濕之邪侵犯人體的肌膚,或由於脾胃失於健運所致。還有血熱、血淤、血虛等情況,同樣有可能會引起本病的發生。
風熱型蕁麻疹患者的風疹色紅,遇熱則劇,得冷則減。出現部位多於上半身背腹部,或兼咽喉腫痛。脈浮滑數,舌紅苔薄白或薄黃。
風寒型蕁麻疹患者的風疹色淡微紅,出現的部位以頭麵、手足比較重,吹風著涼時病情更重,接觸到熱的環境,病情則有所緩解。此病冬天重,夏天輕。舌淡苔薄白,脈浮緊或遲緩。
風濕型蕁麻疹患者的風疹色淡而現水腫,或有水瘡,常在陰濕天潮濕氣候中會引起。舌淡苔薄白膩,脈弦滑。
脾胃型蕁麻疹患者的發生風疹塊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舌淡苔薄白的症狀。或者風疹塊選發不愈,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胸肋脹悶、食欲缺乏、神疲乏力、腹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緩的症狀。
血熱型蕁麻疹患者的風疹一般在夜間發作較重,起先皮膚灼熱刺癢,搔後即隨手起風團或條痕隆起,越抓越起,發作時心煩不寧,口幹思飲,舌紅苔淨,脈弦滑數。
血淤型蕁麻疹患者的風疹黯紅,麵色灰暗,口唇色紫。此類型風疹常發於腰帶或表帶的受壓處,舌質紫或見淤斑,脈細澀。
血虛型蕁麻疹患者的此類型的風疹常見於老年人或久病之後,風疹色淡紅,日輕夜重,或疲勞時加重,舌淡苔薄淨,脈弦細。
衝任不調型蕁麻疹患者的此類型是婦女常在月經前2~3天風疹發作較多。月經後漸漸減輕或消失。以少腹腰骶大腿內側出疹為多。下次月經來臨前又發作。舌紫苔淨,脈弦細。
2.食療選方
⑴香蕉桃仁泥
原料:香蕉2隻,桃仁15克。
做法:將香蕉、桃仁同搗爛調勻即可。每日1次。
功效:疏風散淤,潤腸通便。適用於蕁麻疹伴大便幹結難下者。
⑵紅棗山藥湯
原料:大紅棗10枚,山藥250克。
做法:將大紅棗與山藥一同燒湯。分頓食用,連用1~2周。
功效:健脾利濕,養血祛風。適用於蕁麻疹伴氣血不足、麵色不華、周身乏力、納少便溏者。
⑶韭菜甘草飲
原料:韭菜150克,甘草10克。
做法:將韭菜洗淨切斷,與甘草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棄渣取汁。每日2次,每次1劑。
功效:行氣理血。適用於蕁麻疹遇寒尤劇者。
⑷荸薺清涼散
原料:荸薺200克,鮮薄荷葉10克,白糖10克。
做法:先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攪汁,再將鮮薄荷葉加白糖搗爛,放荸薺汁中加水至200毫升。頻飲。
功效:涼血,祛風,止癢。適用於血熱型蕁麻疹患者。
⑸玉米須酒釀
原料:玉米須30克,甜酒釀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玉米須放在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入甜酒釀,煮沸後放入白糖調味即可。每日2次,每次1劑。
功效:解熱透疹。適用於偏風熱型蕁麻疹患者。
⑹牛肉南瓜條
原料:牛肉300克,南瓜500克,精鹽適量。
做法:先將牛肉燉七成熟,撈出切條。再將南瓜去皮、瓤,洗淨切條。南瓜與牛肉一同放入鍋中炒熟,加入精鹽即可。佐餐食之。
功效:固衛禦風。適用於風寒型蕁麻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