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老人說起這個島國,便忍不住打斷他,根據我所掌握的地理和曆史知識,這個島國根本就不應該存在,我並非盲流,相反對曆史和地理頗有研究,所以當下便提出質疑。
老人卻瞅了我一眼說:“你當然不會知道,國家博物館的曆史資料庫中都未必記載,更別說你所學到的那點知識了,試問一個與世隔絕,鮮有外人光顧,即便有人去到哪裏,也幾乎回不來的地方,怎麼留下關於它的記載呢。
老人這話實在矛盾之極,既然連史書都記載不了,他是從何而得知的呢,我再次提出疑問,他擺了擺手,說你聽下去便知。
當時登陸的劉長水一幹人等並不知道他們登陸的地方便是貢滿,還以為到了蘇門答臘,實際並非如此,他們的船隻一靠岸,忽然從岸邊的密林中跳出了許多人,手裏握著刀槍劍戟等兵器,兵部主事張權以為碰到了海匪,招呼大家提劍準備迎戰。
劉長樂一看這些人和他們長相相似,不像夷國人,而且更奇怪的是,他們竟然各個身著漢服,猶如古人裝扮,便上前與之交流,無奈語言不通,無法交談,這時聽得旁邊一個福建班工前來稟告說劉大人,小的聽得懂此人的話。
與劉長樂交談的人,使的是福建南部沿海一個小地方的話,而班工正好是那地方的人,所以一聽便聽懂了,南方語係何其多,劉長樂又是北方人,搞不懂也就不奇怪了。
話說有了班工的翻譯,雙方都知道對方並無惡意,相反一聽同是中國人,當下便都放下武器,一個首領模樣的人示意劉長水,要帶他們回去見皇上。
這實在是一個美麗之極的小島,島上沒什麼山,皇宮便建在島中央一塊地勢較高的地方,穿過那些原始密林,劉長水見到了一些從未遇過的珍禽異獸,心裏嘖嘖稱奇,皇宮四周,遍布樓宇,形成繁華的市鎮,有商鋪酒肆,買賣人家,街道幹淨整潔,行人個個華服麗錦。
所有人一見到皇宮,更是被它的恢弘氣勢給震懾住了,它並非如明皇宮一般占地麵積巨大,宮殿建的這一叢,那一座,它隻是一個一體成型的建築物,這個建築物卻是異常的高大,猶如巨大的雄獅盤踞在高地至上,風格承襲了唐朝的建築特點,氣勢恢宏,梁柱構造精巧,屋頂飛簷疊瓦,四角各站著一隻琉璃神獸。
劉長水入宮朝見了皇帝,他竟也身穿龍袍,頭戴冕冠,和中國皇帝裝束無異,皇帝見到他們,萬分高興,擺下美酒珍饈設宴款待,劉長水也從交談中得知這些人的來曆。
原來早在唐朝太宗時期,民間便有航海人獨自駛船,往南亞進行一些小貿易,最遠到達過斯裏蘭卡,印度等地,那時候福浙沿海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是閻羅海上有一個天堂島,那裏載著寶貴的珍果植物,養育著從為見過的珍禽異獸,遍地都是寶石黃金,生活在那裏的人快樂安定。
當時的漁民飽受朝廷苛捐重稅之毒,掏海生活苦之又苦,便有人提議,去尋找傳說中的天堂島,對當時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生存飽受苦難的漁民來說,天堂島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憧憬,當下有人反對,也有人響應,響應的人便自己造了一艘船出海,約過了一年,船回來了,船上的人興奮的向人們講述天堂島的美麗,這一次,他們組建了更多的船隻,更多的人出海,沒有人回來。
後來政府貼告示告知漁民,天堂島乃虛幻之地,萬萬不可信,禁止再有類似的事件發生。
老人說到這,我聽懂了一些,插問道:“你是說天堂島就是貢滿,漁民真的找到了那地方,而且住下來,繁衍生息,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小國的規模?”
老人點點頭,說:“這是第一次的大遷移,過了幾十年,各地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之際,一小部分人又再組織了一次出海尋島,這是第二次,兩次都沒有人回來,此後因朝廷大力辟謠,再無此類情況發生。”
劉長樂和他的船員在貢滿住了下來,確實這裏生活富庶,無憂無慮,而且他發現一件事,這裏的人都異常長壽,據說是因為常年引用島上的水所致。
日子長了,劉長樂便開始思念故土,盤算著要駕船回家,可一問其餘的人,大部分都不願離開,他們已經習慣並喜歡上這裏的生活,無奈之下他隻能和幾十個願意回去的人駕一艘馬船共同出海。
臨走前,貢滿的皇帝送了他很多寶石,並親自將一個盒子交到他手上,盒子裏裝的便是月杵,說島四周海況惡劣,外人來尋很難找到,他要是想再回來,藉著月杵,可以有所幫助,皇帝一再警告劉長樂,這東西隻能由他保管,萬萬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劉長樂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