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它主要表現為下肢表淺靜脈的異常迂曲擴張,有人隻是細小靜脈擴張;有人在腳踝或小腿局部靜脈曲張;還有些人則整個隱靜脈係統包括大隱靜脈和小隱靜脈全部擴張,整條腿都布滿曲張的靜脈團塊,呈蚯蚓狀,民間又稱這種人為“蚯蚓腿”。
靜脈曲張是如何引起的呢?先天性靜脈壁薄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淺靜脈內壓力增高,是引起淺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長時間站立工作是發病誘因之一,教師、交通民警、商店售貨員、長時間站立工作的重體力勞動者是該病的多發人群。患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妊娠、盆腔腫瘤的人群,也易引起靜脈內高壓、靜脈壁損傷,從而引發此病。如下麵一個事例:
從3年前起,林女士就覺得左腿經常酸酸的、脹脹的,偶爾還會在睡夢中“抽筋”。忽然一天,她突然發現,原本漂亮的小腿上凸起了一條彎彎曲曲、若隱若現的“青筋”。後來,青筋像條逐漸長大的青蛇,在腿肚上迂曲盤結,甚至還形成一個腫塊。
林女士腿上類似蚯蚓的“浮腳筋”,正是有“美腿殺手”之稱的靜脈曲張。據醫生介紹,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為8%左右。該病是因為人體內靜脈內瓣膜閉合不全,導致血液逆流,引發血管擴張並彎曲,久而久之而形成的。
“蚯蚓腿”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說,站姿就很有講究。站立時,不要總用兩條腿一起支撐全身重量,可以稍有側重,讓兩條腿輪換休息。長時間站立時,可以經常踮起腳,讓腳後跟一起一落活動活動,或者做些下蹲練習。每天,養成一日數次躺下將腿抬高高過心髒的姿勢,緩解血液對下肢的壓力。回家後,可以把鞋脫掉,赤足或穿拖鞋行走,改善足部血液循環。而在坐的時候,盡量少蹺二郎腿,因為那種坐姿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每晚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不僅消除疲勞,有利睡眠,還能活血化淤。此外,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都是有益的運動方式。在飲食上,專家建議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牛肉、羊肉、雞肉等。
下肢靜脈曲張可以說是一種站出來的毛病,也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得了這病,小腿上會明顯出現蜿蜒、擴張迂曲的淺靜脈,尤其以站立時靜脈曲張最為明顯。後期時還會出現小腿皮膚萎縮、脫屑、色素沉著、皮下組織硬結。因此,再漂亮勻稱的腿患了這種疾病也會變得“醜陋不堪”。如果不及時治療,拖到晚期,還會引起許多可怕的並發症,像皮膚色素沉著(斑點)、皮膚瘙癢、慢性濕疹、潰瘍、血栓性靜脈炎,甚至彌久不愈,給日常生活、工作帶來很多痛苦。
有數據統計,我國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為8%左右,而長時間站立工作則是發病誘因。
專家介紹,平時經常活動下肢,適當抬高患肢,不要久站久坐,力戒擔負重物,是預防腿部靜脈曲張的重要事項。比如,應養成每日穿彈性襪運動腿部一小時之習慣,如散步、快走、騎腳踏車、跑步或跑步機等。養成一日數次躺下將腿抬高高過心髒的姿勢,並維持膝蓋彎曲,如此可促進腿部靜脈循環。每晚用溫水熱敷兩腿,睡時墊高患肢,使之高於心髒水平。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站立時,不要總用兩條腿一起支撐全身重量,可以稍有側重,讓兩條腿輪換休息。長時間站立時,可以經常踮起腳,讓腳後跟一起一落活動活動,或者做些下蹲練習。每天,養成一日數次躺下將腿抬高高過心髒的姿勢,緩解血液對下肢的壓力。回家後,可以把鞋脫掉,赤足或穿拖鞋行走,改善足部血液循環。而在坐的時候,盡量少蹺二郎腿,因為那種坐姿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每晚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泡腳,不僅消除疲勞,有利睡眠,還能活血化淤。此外,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都是有益的運動方式。
另外,靜脈曲張患者宜進食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可選食山楂、油菜、赤小豆等活血之品,還可選食牛肉、羊肉、雞肉等溫性食物,以溫通經絡。忌食辛辣刺激、魚腥發物等,不要吸煙。
靜脈曲張早期除了不雅觀外,患者並沒有任何其他的症狀及疼痛,但如果不及早進行治療的話,其症狀就會繼續加劇惡化。病發部位側下肢會出現脹、疼痛、癢、易抽筋等症狀。此時,靜脈就像蚯蚓般爬滿大小腿甚至張牙舞爪地膨脹凸出,連襪子都遮掩不住。一旦嚴重,常見並發症有濕疹、慢性小腿潰瘍、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破裂出血。所以,千萬別等症狀惡化,才急於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