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人與人之間便會多幾分理解,多幾分感激;學會寬容,人世間便會多幾分溫暖,多幾分關愛;學會寬容,才能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寬容,不僅是一種心靈思想上的解脫,更能顯示一個人的氣質與風度。一個人隻有具備了寬容的品質,才會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會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為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寬容待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思想修養,也是人生的真諦,你能容人,別人才能容你,這是生活的辯證法則。
寬容是一種境界,它不是那種對待一切事物都熟視無睹,見善不喜,見惡不憎的世俗麻木,而是那種對待屑小事物的鄙視和對阿諛奉承之輩的不屑一顧;寬容也是一種美德,擁有寬容心態的人,可以從容在自己的天空裏思想、走路,可以在自己的生命進程中其樂無窮地擁抱太陽。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便是寬容為你帶來的廣大空間。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情,因此我們應學會各種寬容:
一、容人之長:人各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相互促進,事業才能發展規律。相反,有的人卻十分嫉妒別人的長處,生怕同事和部屬超過自己而想方設法進行壓製,其實這種做法是很愚蠢的。
二、容人之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的短處是客觀存在的,認識自己、正視自己不容易,要善待“弱者”更不容易,但容不得別人的短處就勢必難以共事。
三、容人個性:由於人們的社會出身、經曆、文化程度和思想修養各不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異。因此容人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能夠接納各種不同性格的人,這不僅是一種道德修養,也是一門藝術。從曆史上看,許多領袖人物,都是善於團結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工作的典範。
四、容人之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曆史上凡是有作為的偉人,多數都能容人之過。容人之功:別人有功勞,本應該感到高興,但有的人心胸狹窄,生怕別人功勞大會對自己構成威脅。這些都說明容人之功不易。隻有那些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胸懷開闊的人才能做到。所謂的宰相肚裏能撐船,講的便是如此: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麵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隻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有的人的寬容是天生具有的,這種人總是以善良的眼光看世界,總是以樂觀的態度麵對生活,他們有著寬廣的胸懷,可以容納萬事萬物;有的人的寬容是後世修來的,這種人久經人生曆煉,飽讀四書五經,嚐受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洞察了自然的規律,可以用科學的態度冷靜地麵對一切。
寬容的人不會因為一階段處在陰黑寒冷中而喪失勇氣一蹶不振,他們知道人生道路不平坦;寬容的人不會因為一時間的出類拔萃而驕矜不馴,他們知道在另一個山上有更燦爛的花朵。我們不但要寬容自己,小心嗬護自己那脆弱的生命,更好學會寬容別人,隻有擁有了能夠寬容他人的品德,才能夠在熙攘的世間與人共處,才能夠成為別人的朋友,才不會孤獨。
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世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茫茫人海,我們不要企圖進入別人的世界,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學會讚美別人的優點,學會借鑒別人的長處,這樣才會感受到人之間的和諧、快樂與友善,而沒有那種孤獨、尷尬與矛盾的惡痛,這是寬容帶來的人生。
因此,我們應該寬容地對待自己,寬容地對待他人,寬容地對待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當被人誤解時,或誤解了別人時,寬容會讓時間來撫平一切,調和一切。寬容是大度,能容下人世間酸甜苦辣、化解所有恩怨是非。“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學會寬容,便“柳暗花明又一村”。海之所以博大深沉,是因為海具有寬容的品格。蘊育生命的海昭示:寬容一切,才能蘊育一切,蘊育一切,才能征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