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忍一忍——小不忍,則亂大謀(1 / 1)

對於“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以這樣分開來運用:處事的時候,“忍”字可作“決斷”用;對人的時候,“忍”應該作“忍耐”、“包容”的意思來用。人常常會逞一時之快,說出或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小不忍則亂大謀”是我們在社會上最常被規勸的一句話。忍,乃是一種大智慧。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兩句話很明白清楚,就是說個人的修養。巧言的內涵,也可以說包括了吹牛,喜歡說大話,亂恭維,說空話。巧言是很好聽的,使人聽得進去,聽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還不知道,這種巧言是最會攪亂正規的道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兩個意義,一個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點,如果一點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壞了大事。許多大事失敗,常常都由於小地方搞壞的。另一個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勁,狠得下來,有決斷,有時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決斷,堅忍下來,才能成事,否則不當機立斷,以後就會很麻煩,姑息養奸,也是小不忍。

這兩句話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個思想言論,如果認為是小小的事情,無所謂,濫慈悲,濫仁愛,往往誤了大事。

對於“小不忍,則亂大謀”可以這樣分開來運用:處事的時候,“忍”字可作“決斷”用;對人的時候,“忍”應該作“忍耐”、“包容”的意思來用。人常常會逞一時之快,說出或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小不忍則亂大謀”是我們在社會上最常被規勸的一句話。忍,乃是一種大智慧。

許多年輕人,包括上了40歲的一些中年人,還是血氣方剛,往往容易因一些芝麻小事,就動輒失去理智,此時擁有忍耐力就顯得異常重要。因為在這個社會,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被羞辱,或被誤解,自尊心受到強烈的挑戰。麵對這種狀況不外兩種處置方法:一是針鋒相對,堅決反擊;二是以退為進,強忍自安。而事實往往證明,針鋒相對,硬碰硬,到頭來受傷的可能還是自己。有時候,能忍恰恰是強者。

這裏所說的“忍”,是指為了大局、為了長遠利益而把他人強加給自己的痛苦、怨憤強咽下去,不予反擊,求得息事寧人的一種處事方法。有句俗話說:“百忍成金”,它從某種意義上道出了“忍”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忍”有助於緩解矛盾衝突。在和別人發生矛盾時,隻要有一方采取“忍”的姿態,主動放棄對抗,就會使矛盾失去繼續激化的可能,從而使矛盾趨於緩解。其次,“忍”能導致問題的“冷處理”。在矛盾狀態下,雙方頭腦發熱,不夠理智,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一方的“忍”就會使雙方脫離接觸,獲得冷靜理智處理矛盾的機會。最後,從長遠來看,“忍”還有助於成就大事。事有大局與局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之分。當眼前衝突有礙大局和長遠利益時,“忍”的態度就成為顧大局的最佳選擇。成大器者往往能權衡利弊,決不會因小而失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忍耐還是保全人生的一種謀略。忍耐是一種彈性的前進策略,有時“以退為進”也可以是一種很好的攻擊,就像戰爭中的防禦和後退就是迎取勝利的一種必要準備。總而言之,真正的忍,乃修心養性,根本不動氣。然而,人皆有七情六欲,要做到完全不動氣,著實不易,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修養身心,從凡事做到忍讓三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