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是喬布斯超越蓋茨的第三個地方。如今,蘋果在科技領域的硬件、軟件以及用戶界麵都堪稱完美。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如何艱辛困苦。商業社會,成本和市場占有率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是維持一個企業生存與運轉的重要武器。但喬布斯卻發出不同的聲音。他曾說:“我根本不在乎市場占有率。我所關心的是怎麼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微電腦,隻要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市場占有率自然能夠提升。”
當最初的蘋果機銷售並不如人意的時候,他卻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中,而不顧公司即將倒閉的殘酷現實。當其他的公司為占領市場而絞盡腦汁的時候,他卻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如何使蘋果的產品更加完善上。他甚至苛刻地要求消費者看不到的蘋果產品的內部也要至臻完美。事實證明,追求完美和卓越的人,隻要他堅持住,一定會得到上帝的青睞。
喬布斯超越蓋茨最重要的地方在於理念。蓋茨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哲學信奉者,他的公司裏囤積著大量的軟件工程師,他們為微軟的WINDOS係統升級殫精竭慮。而蘋果的公司團隊裏卻擁有人類學、藝術、曆史和文學等學科背景,他們以藝術的名義,賦予了蘋果的產品以靈魂。這或許是蘋果產品風靡世界的最主要的原因。
實用主義哲學的根基在於理性與實用,他思考的問題永遠在當下,他的眼光也局限於現在。蓋茨始終認為,學習要與工作相關,因而教育投資應優先考慮那些能創造工作機會的學科和院係。他主張,教育體係的根本在於營造一個更高效率和效能的學習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說,實用和效率,是蓋茨認識世界的基本理念。
喬布斯卻不這樣看,他的理念更偏向於理想主義。他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上說:“在蘋果產品的DNA中,單技術一項是不夠的;是技術和人文的結合,使我們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歌唱。而在這些後PC設備中,情況更是如此。”他很清楚地明白,技術再先進,也必須為人類服務,如果沒有藝術的參與,再創新的產品依然隻是一件沒有靈魂的產品,不可能與人類發生親密的接觸。惟有科技與藝術並重,將藝術的靈感賦予到科技的創新中去,產品才能真正獲得生命,這樣的創新才更能持久。
在喬布斯生前的最後一次對媒體公開亮相的場合,喬布斯展示了一幅圖。圖畫以一個十字路品為畫麵,兩條交叉的道路邊各有一塊路牌,一塊寫著“技術”,一塊寫著“人文”。從他無數次對“人文”的重複中我們發現,蘋果之所以取得難以複製的成功,並不在於它在技術層麵的創新有多麼完美,更重要的是它創新了一種生活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當人類在大地上辛勤勞作的時候,我們的需求並不僅僅是衣食溫飽,也並不僅僅是享受與愉悅,我們還需要在這個世界“詩意地棲居”,這便是藝術,它是人類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人類生活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