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曆史
作者:劉緒貽 口述 易文璐 整理
老夫今年九十九,三個兒子都沒有生男丁,因此,我隻有四個孫女,她們當中老大、老二、老四讀書的成績中間偏上,都按部就班地讀完了小學、中學和大學,老四還獲得了碩士學位。現在,老大和她的丈夫都是澳大利亞的技術移民,老二是外企的白領,老四是《武漢晚報》的記者。她們所走的道路,都是一般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子女所走的常道,都獲得了像樣的工作和不錯的生活條件。唯有第三個孫女劉元睿所走的道路很不相同,曾使我相當地牽腸掛肚、迷惑重重,卻又往往給我帶來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劉元睿出生於1982年,進了近兩年幼兒園,從1989年進小學起,如她所說,她生來就不愛也不會學習一般的文化課程,學習成績很不好。她也曾嚐試過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學習每一門文化課,可是不管她怎麼努力,看著密密麻麻寫滿字的課本就是提不起興趣。上課總是走神,使勁用巴掌拍醒自己,可聽著聽著還是會睡著。對付考試時,即使能弄到一份試卷先做一次,到考試時,她仍然答不出。經過多次失敗的嚐試,她最終發現自己並不適合一般文化課程的學習,隻好放棄。但是作為爺爺,我深深為她的前途擔心,覺得她將來走進社會後難以獨立謀生、堂堂正正地做人。
劉元睿的父親劉西說,她剛滿三歲時,就能夠畫出具象的東西。她曾經畫了一個人頭,有眼睛、有鼻子、有嘴,還有幾根頭發。讓他十分驚奇。據我日記,她五歲時畫的枇杷和金魚,曾讓我刮目相看。劉西發現她繪畫天賦後,就專門為她做了些本子讓她畫畫。劉西是搞少兒美術教育的,知道想象力與創造力最寶貴,就努力引導、培養她這方麵的能力,從不用技術與技巧限製她。從那以後,她就到處塗鴉,而且養成喜歡拿著筆和本子就畫著玩的習慣,畫了好多本充滿故事情節的圖畫,到小學時,她還試著創造連環漫畫。這種培養,使她的創作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從六歲開始,隻要是命題比賽她就能獲獎。特別是考湖北省美術學院附屬中學時,她的素描和色彩成績一般,但兩個鍾頭的創作考試,她半個鍾頭就考完了,而且得到了高分。
劉元睿真正比較正規進行繪畫練習,是小學畢業後開始的。然而進步很快,成績很優秀,經常參加比賽獲獎。盡管,劉西因為擔心耽誤她的文化課學習,而多次阻止她參加比賽,但她還是得過許多獎。除獲獎以外,從湖北美術學院附中起,一直到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她經常有作品在《小學生天地》、《校園內外》、《紅樹林》、《少年世界》、《淘氣包》等雜誌發表,後來,她還成為湖北省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經常撰稿人。《小學生天地》當時主編很欣賞這位該刊年齡最小作者的作品,刊發特勤。
由於獲獎、發表作品有如家常便飯,她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且逐漸感到沒有味道,她用四個字總結那個時候的自己——“年少輕狂”,我評論她過於自信時,她說她是“藝高人膽大”。
大學畢業後,劉元睿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思考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她是一個不喜歡大家都喜歡的東西的人,一個不願意走大家都走的那條路的人。因此,她從來沒有想到進政府部門。她試過雜誌社和廣告公司,但那些機構每天按時上下班的生活也讓她感到十分枯燥;中規中矩的圖畫設計使她感到自己的藝術天分正一點一滴地被消耗殆盡。於是,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條有些人認為有興趣、有前途的人生道路,決定自己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