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基本是用微笑沒收華的種種冷漠、傷害和軟暴力,這是高情商控製情緒能力的體現。通常她能容忍他任性的孩子氣,以保護他男子漢莫名的驕傲。
作為“情人”,人們都必須用愛心處事,以寬厚待人。所謂量大福大,給他人一個幸福的機會,其實也是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幸福的機會。
華和瑩瑩是互相依存的,雙贏的局麵對各方都有利。他關鍵時刻也可以讓讓步,華也得理解她一些,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是氣概嗎?
夜裏瑩瑩又失眠了,因為她在華那兒最起碼的尊重也難以得到了!他不是將心比心,他是以怨報德。
瑩瑩的所有努力將付之東流,她的生命他都無所謂,更何況她的眼淚了!
瑩瑩想集中起全身的力量,但她的力量看起來似乎像沙漠裏的水分一樣流失,隻留下僵硬的四肢與憂鬱的心情。這是否孕育著某種危機和悲劇呢?
言曉瑩又沒有想登堂入室的念頭,她得告訴華:“千萬別逼我采取很偏激的行為,不要往反方向發展。你若成為我愛的剝奪者,就好比無情無形的雙刃劍,同時傷害我們倆,誰能好受!”
“你不要以為我不如婊子啊?婊子隻不過要一點錢,而我們(指獲得間接經驗的、有相同經曆的女人們)不要錢,我們要的是你的狗命!”
這出自一段複仇的故事:某人沒有處理好與婚外情人的關係,癡情的、被動的女人被情人拋棄,她全部的理想在一夜之間化成泡影,然後深深地陷入一種絕望心理,滋生出變態的報複行為,把他少年的女兒臉上潑了硫酸,毀容了。
借問:為什麼會是浪漫的開頭,卻以最殘忍的悲劇來結尾呢?
在一樁明明是雙方都受益、都喜歡、都自願實行的男女交往的行為中,傳統的觀念卻認定男方受益女方吃虧,這就是男權社會盛行了幾千年的在性行為中賺賠邏輯。
由於所有的人都這樣想,這個賺賠邏輯已經成了天經地義,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所以,更多的時候,女人會在心裏詮釋男人是在玩弄,而心痛受傷到滿目瘡痍。
“三人婚姻”對於年輕的女人真的不合適,即便你不貪婪他的金錢和名分,當他成了你最愛的人,他就變成了你的生命和你的未來。即便是他分了許多的愛給你,能得到這麼多的女人已經足夠的幸運了!
但女人無法走出最後的怪圈:女人潛意識裏有做母親的天性,隻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轉化成一種渴望。這種渴望一定對先前的愛情,產生有毀滅和顛覆性的作用。
還有更“恐怖”的故事:年輕貌美的秘書深得老總的寵愛,金屋藏嬌。每次陳總都要洗澡後離開,這樣離開不會帶她的香水味。
這一天,依然親熱完去洗澡,她真想留住他,畢竟是她23歲的生日。想著,她就決心留住他,他說:“不行,我就要離開。”
她求他隻有這一個晚上,陳總還是執意要走。
她就不叫他走:“你走我就死給你看!”女人相逼的時候,大多臉色不悅,美貌就打了折扣。而且,也讓男人產生了厭煩的感覺。如果愛情真的是一種感覺,那麼它已經飛快地消失了。
陳總頭也不會,把門重重摔上。
她拿了刀片劃向手臂……。
等她醒來,她已經躺在醫院裏了,並被告知她已經懷孕了。
痛悔之餘,她決心自己生下這孩子。她要撫養這孩子長大,將來有一天,在眾目睽睽下,出現在父親的麵前……
但是姓陳的妻子收買了她鄰家的大男孩,為她送去了煲好的雞湯。她喝了下去,腹痛難忍……
她的孩子被打掉了,她的報複的工具再也沒有了……
年輕的女孩子,請三思:後來,她能嫁怎麼樣的男人?那段“金屋藏嬌”日子,是你的炫耀嗎?還是你的遺憾?
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發現男人和女人對婚外情的心理一般不同。男人以不妨礙家庭為前提,當男人感到威脅到家庭時,就會拒絕,從而引起部分女人的報複心理和過激行為。
女性在感情方麵的獨占心理和複仇心理遠比男性更為深刻和強烈。人們很難否定女性對感情的忠誠和專一更為執著,而在情變後更容易因愛至深而轉為恨至極的事實。
女人以愛情作為事業,一旦感情受到挫折,女人所麵對的往往不是一段戀曲的終結,而是全部人生希冀的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