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春天,就是文學家們經常談論的人生道路上,意外的發生了轉折。
就在那個春天,永遠改變了言曉瑩對世界的看法,也同時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
一直受到相對正統教育的她,可沒有打算找情人。情人的概念在她的思想裏,顯然模糊、和出格的。由於工作繁忙,她隻勉強接受異性間的友誼。
趙東華隻是她的同事,她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驕人之處。他隻不過屬於那種沒有野心但有謀略,沒有激情尚有理想,已然而立但未能大起,已然將老卻未見老朽之勢的中年的、中規中矩的、中產階級男人。
起先,言曉瑩對華沒有任何感覺。但忽然另一段難以釋懷的感情事件,被意外的因素引起,使瑩瑩心底泛起了漣漪。
言曉瑩原本以為那段往事可以塵封在記憶的箱底,讓時間加上一把厚重的密碼鎖後,忘記密碼,永不開啟。
瑩瑩本想把那段往事,就這樣永遠深藏在心中,不為人知,不對任何人評說它的美麗和高雅,不容許他人來譏諷自己的愚鈍和癡迷,免得世俗人在她的身後說長道短,在自己清澈的、如潺溪水般的心境間,摻進些許雜質,使她的情感被玷汙,影響她心中美妙的記憶。
這次,不知道怎麼了?讓言曉瑩感到心底裏仿佛有一潭深深的池水被輕輕地攪動了一下,僅僅是這輕輕地一下,心中的翻起的巨浪就從此難以平息。
記憶的閘門隨之湧動。
就在這種特殊階段,以這樣特殊形態被打開,記憶的潮水讓她內心迸發出洶湧奔流,言曉瑩需要馬上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並向他揭示出自己心中深藏的秘密。潛意識裏,她知道這個可以訴說的必須是個男人。
這個感情想要落實到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就在這時,趙東華漂浮在她意識的邊緣,於是他就成了那個具體的人,她以為自己會向他傾訴心中的激越。
但是,幾天過去了,言曉瑩依然很難找到一個單獨和華交流的機會。
於是,她隻有利用中午下班他們回家的路上,言曉瑩找理由去商業區,才有可以和他同行一小會兒的機會,和他談些她的思想和情緒。
就這樣逐漸地與趙東華溝通,便有了更多的語言欲向他傾訴。趙東華以一個好的聆聽者姿態,以這種很有效地方式滿足了言曉瑩的某種需要。
還沒等眼下的問題解決,沒有向他傾訴她想找人傾訴事情的原因,言曉瑩就發現了她原本靜如止水的內心,竟潮水般湧起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柔情:對華產生了很渴望的情感。
或許趙東華是在無意間使他的存在在她的心中占據了一個位置。他竟然那麼輕而易舉地在她的情感世界裏蕩起漣漪,漸漸地使華和她的心靈是那麼貼近,慢慢地言曉瑩好像品嚐到奇妙的快樂情感。
在瑩瑩心中產生了對趙東華依戀的力量,那力量強迫她留意他的每一個舉動,留意他說的每一句話。
愛情的到來,往往猝不及防。言曉瑩感到心神蕩漾在潛移默化中,忽然就成了排山倒海之勢的愛的奇跡。
十分具體的感受,言瑩自己也不明白。她自己都感到陌生,但她無法自製。也許因為有一段似曾相識的前緣,也許是命運安排他們相識。
趙東華是一個好人,可瑩瑩覺得他有一股壞勁兒,華的嘴角時常帶著一絲淡淡的笑容,那方正剛毅的麵孔上的唇,揚起的好看的弧度,透射出他的智慧與他的狡詐。
瑩瑩喜歡像趙東華這樣見識很廣的、溫柔而有活力的男人,華的身上,似乎有一種致命的磁場,有著她追尋的所有男性美,那是她從未見到過的真實存在的美。
在言曉瑩眼裏,華實在是優秀,儀表俊朗,德才兼備。東華是每個女人的夢想:真實、和藹、溫柔、風趣、睿智、友好、隨和。
另一方麵說,可能是受到拜倫的詩句:
人家說也有的女人,
不曾有過愛情。
但是有過戀愛的女人,
不會以一而終
的心理暗示。言曉瑩仿佛就一下子不屬於那種很理智的女人之列了。
世界遼闊,人海蒼茫。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相遇變成傳奇,有緣相遇的兩個人,該給對方一個有幸相守相愛的機會。
抓住了機會,便有了一切,這是情場幸運者的自我能力﹑智慧﹑勇氣等主體素質的總爆發。
最初是言曉瑩主動追求愛情的,盡管這種女性主動施愛的行為與男性中心社會的某種習慣是相悖的,卻透露著真正現代精神的閃光,體現著人類美好的一半,瑩瑩在心智上非同尋常和在生命意識上的大徹大悟,展示著情場智慧的多彩多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