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維持正常體征必需的營養物質,缺鈣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人一生中的各階段都要不斷地補鈣,缺鈣對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嚴重的危害。
兒童缺鈣將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會導致兒童佝僂病、“X”和“O”型腿等。
青少年缺鈣會導致生長痛、精力不集中、易過敏、易感冒、偏食煩躁、易疲倦,缺鈣會使眼球失去彈性,引起假性近視眼。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缺鈣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女性一生都要補鈣,年輕時,身體發育需要補鈣,而孕產婦、哺乳期婦女缺鈣將直接影響兩代人的健康。
老年人缺鈣會加速衰老,影響晚年幸福,嚴重者會使老人在病床上度過晚年。現已證明,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心率失常都與缺鈣有直接關係。
專家告誡,補鈣不能完全由著性子,想補多少就補多少。
調查結果表明,除兒童、孕婦、老人外,一般成年人基本不缺鈣。而一般性缺鈣,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豆類、牛奶、肉類等食物就可以改善。隻有中度和嚴重缺鈣者才需要服用藥物和保健品。
補鈣首選天然來源的生物鈣,如牡蠣殼等,來源於海洋。由於海洋汙染問題,所以,有報道這類鈣劑存在鉛鎘等元素汙染。專家建議,對這類產品應進行重金屬監測,並在產品說明中加以標示。
鈣的補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鈣劑的選擇上,要考慮價格和性能比。專家特別指出,價格高的產品不一定質量好,吸收好。比較我國市場上的一些鈣劑的價格,按每天補充相同鈣量計算,不同鈣劑價格相差15倍左右。
鈣劑的補充可分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一般可在進食時補充。晚上睡前服用,可防止夜間血鈣濃度下降引起的抽筋,而且對於改善睡眠質量也有較好的效果。貧血病人補鈣與補鐵的時間最好隔開,鈣對鐵的吸收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同樣鐵對鈣的吸收也不利。含磷的可樂飲料、酒精以及富含植酸、鞣酸的食物會降低鈣的吸收。維生素C對鈣的吸收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飲用橙汁等,有利於鈣的吸收。維生素D不僅是鈣被機體吸收的載體,而且鈣隻有在維生素D的作用下才能被骨骼利用。
在這提倡預防保健為主的新世紀裏,補鈣幾乎成為兒童、孕婦、老年人及骨傷病人的經典話題。但補鈣並非多多益善,補鈣過多,尤其長期服用鈣劑也同樣不利於健康,可出現高鈣血症、腎結石,影響鐵、鋅等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兒童可導致骨化過早,阻礙身高的發育,血清鈣濃度過高,可以引起心髒、呼吸衰竭等並發症。
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要注意減少鈣的損耗,如食物應保鮮貯存,牛奶加熱時,不要攪拌,以免增加鈣的流失;菜不宜切得過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調時間不要太長;菠菜、茭白和韭菜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應當先用熱水浸泡以溶去草酸。
過量補鈣不僅是一種浪費,對某些人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在補鈣結合補維生素D時,應防止過量維生素D中毒。對絕大多數成人來說,補鈣量在每日2000毫克的範圍內是安全的。
但補鈣也要適度,過分急於求成,可能會造成相反的效果,科學實驗證明,用鈣過多,易致便秘。腎功能不良的病人由於鈣的排泄受影響而形成腎結石;一些僅含鈣的製劑,服用量過多,可導致人體磷的缺乏,磷與神經組織密切相關。如果補鈣的同時飲用牛奶,則可引起高血鈣、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和眼病等。
人們在補鈣過程中,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被誤導,不要聽信某些鈣保健品的誇大宣傳。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對於老年人、育齡婦女、青少年等鈣需求量較大的特殊人群,可根據自身需要適量服用鈣產品。專家們的意見是,市場上流通的補鈣產品都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檢驗認定,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貴的不一定就好。兒童補鈣應以食補為主。據專家研究發現,兒童過量服用鈣製劑,會抑製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有缺鋅症狀的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
在選擇補鈣產品時,應加強對廣告宣傳的理性思考,對補鈣商品有正確的認識。不應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迷惑,在營養學領域,這些名稱多數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