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社會性教育(3 / 3)

兒童時期是形成性感覺與態度的關鍵時期,而且早期形成的性觀念大多不易改變。電視傳媒參與了對兒童性心理和性觀念的塑造,但它為兒童提供的是一個關於成年人的性的影像世界。若電視媒體或家庭、學校提供了錯誤的性概念和負麵的性信息,將會在兒童稚嫩的心底烙下長久而深刻的烙印,很可能影響他們終身的性心理和性觀念。比如,如果一個女童早期接受了“性是肮髒的、陰暗的”這種教育,她就可能發展出對一切有關性的事物的厭惡態度,這包括對自己的月經感到惡心,對正在發育的身體感到自卑,對與異性的交往感到恐懼,這對她成年後的戀愛與婚姻會產生極大的障礙。

電視媒介在為成年人提供各類產品的同時,也塑造了兒童關於性的社會規範意識。電視傳遞給觀眾的性信息顯然不是以兒童為目標收視群的,但由於其強大的傳播攻勢和受眾的廣泛性,加之家庭、學校對兒童早期性教育的忽視,電視對兒童社會化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可低估。因此,兒童需要在一個開放的、誠信的、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接受正確的性教育。例如創辦一些針對兒童的性教育的電視欄目,製作一係列既有趣味又充滿知識、既能滿足兒童性心理需求又通俗易懂的科學的作品。隻有設身處地考慮到兒童的求知需求,電視傳媒才能比較好地解決兒童的性教育問題。

16.4.4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

性教育是一個係統的工程,必須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學校是開展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場所,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起主導作用。學校作為正規、專門的教育機構,應當把關係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的性教育放到學校教育工作的議事日程上來抓緊、抓好,將其作為日常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育原則、教育方法和教育載體上狠下工夫,力求實效。根據我國道德的基本要求,學校教育要依照青少年不同的年齡段和心理特點,創造良好的條件進行深入細致、循序善誘的教育工作,從正麵適度、適量的將科學、健康的性知識、性道德傳授給青少年,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性心理,養成良好的性行為規範,塑造完整的人格。同時,以社會教育的要求為根本,適時地通過舉辦類似“家長學校”的形式,向青少年家長們傳授相關的性教育方法,使他們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家庭性教育。

其次,家庭擔任著對青少年進行情感教育的任務。父母作為教育者應該保持一種科學的態度,尊重知識,尊重孩子,加強同孩子的溝通。利用情感交流,把性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當中,針對孩子不同發育階段的不同特點,順其自然地進行個體化性教育。同時,家長也要保持與學校、老師的良好溝通與密切聯係,通過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微妙變化和異常舉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出現的性問題,配合並鞏固學校的教育效果。家庭性教育作為社會性教育的基礎和必要組成部分,要服從社會性教育的大局,注意引用社會性教育中的有益內容和方法,過濾來自社會的不健康性信息,增強孩子對不良性內容的抵抗力。

社會對青少年性教育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青春期孩子的性態度、性心理和性意識會隨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改變,社會各部門應當為家庭和學校開展性教育創造便利的條件,利用各種大眾媒體尤其是電視與網絡加強輿論導向,向青少年宣傳正確、健康的性道德知識,提高他們的性法律意識,讓他們在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氛圍中自覺規範自己的性行為,減少各種性疾病的傳播和性侵害的發生。由此可見,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是開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又一個必要環節。青少年的性教育不是依靠哪一個部門就能夠單獨完成的,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麵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總的來說,性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遠。要想做好性教育,首先就要考慮我們拿什麼來進行性教育,現有的方法都還隻是一種嚐試。性教育涉及的方方麵麵太廣了,我們現在必須把這項工作作為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來看待。各種性病的日趨流行、少女對性的無知、社會對性的偏見與歧視、青少年的性犯罪日益增長等等,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處理的問題。

(陳昌霞劉龍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