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性教育主要從戰後開始,其發展曆程同美國大致相似,經曆了純潔教育、麵向性解放的性教育和建立綜合觀點的性教育3個階段。
美國、瑞典、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於青少年性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大同小異。都是根據各階段兒童、青少年發展發育狀況采取螺旋式教育。其內容貫穿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除了涉及性生理結構、生殖健康、性道德倫理、性病及預防等知識層麵,還考慮到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差異,並根據這些差異來調整青少年在各年齡段教育內容的側重點。
15.5.2國內學校性教育的開展
國內的學校性教育,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在中學階段開設的《生理衛生》課程中有部分內容是與性生理知識相關聯,但該課程在許多學校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隻是流於表麵形式,因其內容的局限,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模式,並不能稱之為是合格的性教育。
時代發展至今天,情況依舊。各級學校(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開設的《健康教育》課本雖然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女性與男性生殖器官的知識,但依然停留在多以性生理的解說為主,教學內容偏重疾病預防及治療,比較欠缺社會及心理問題的探討,並且在內容層次的銜接上出現中斷。此外,性教育始終缺乏係統的教材與充分的師資,跟不上社會時代的腳步。
(一)國內學校性教育存在的問題
綜合目前國內已經開展的學校性教育的狀況,雖然有的已經探索出有一定價值的經驗和成果,但是仍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進一步的改善。
(1)重視性的生理層麵,輕視性心理和性倫理教育性生理教育講得多,而性心理教育和性倫理教育兩方麵提得較少。事實上,後者對前者起到一個支配的作用,沒有性心理和性倫理的教育,性生理的教育形同虛設。
(2)重課堂教育,輕環境(家庭)教育人的觀念和行為是受自身生活環境影響的,老師和學校隻是環境因素之一,其影響力也是有限的。社會畢竟是由成年人主導的,青少年在性觀念和性行為方麵的混亂,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成年人的影響。開展學校性教育的同時,也應積極開展家庭性教育,並相互結合。
(3)重知識講授,輕價值教育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任何行為的形成都受製於一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念。性教育也一樣,既要依靠知識教育、正麵引導,同時也賦權給受教育者,使其學會做決定,並在正確的價值觀念的支配下,實施負責任的行為。
(4)強調教師的權威,忽視對受教育者的“賦權”
性教育的目的,是鼓勵青少年獲得有關信息資料後,能夠以自己成長的背景、教育或個人經驗,來衡量和麵對性行為或其他抉擇的後果,並明白自己所能承擔責任的能力範圍,做出判斷和決策行動。如果學校的性教育隻是教育者“權威知識和信息”的傳遞,缺乏受教育者的參與,或是受教育者沒有機會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欲和想法,而總是受控於教育者的影響,無疑,自身主動的行為改變將會受到影響。
(二)國內學校性教育開展的模式
在社會各類性信息充斥且快速傳播,以及性侵害事件頻頻發生的社會現實下,加強學校性教育是非常適宜的策略,因為有組織的性教育才是成功的性教育。因此,我國開展學校性教育,應從國情出發,做到針對性強、適時、適度和有效。在學校,可以單獨設置一門課程在課堂上進行性教育,作為正規課程的一種,也可結合通過非正規課程進行實施。
1.全校活動
學年中可舉辦各項以家庭生活、了解成長為主題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展覽、電影及幻燈放映、牆報、海報設計、書展、辯論、訪問、調查、設置疑難信箱、印製小冊子、問答比賽等。通過多樣化的全校活動,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可增加學生對性教育的認識,也可以創造良好的開展性教育的氛圍。
2.谘詢輔導
很多學生在遇到性疑問和家庭問題時,都極需個人輔導,他們之中,有的來自單親家庭、破碎家庭、不健全的家庭,或被壞朋友威脅、離家出走、經常被騷擾等等;教師應運用適當的輔導方法,協助他們解決性與情感的疑惑。
3.形成一個跨科目的課程,實施聯科教學
教學輔導組、道德教育組可與健康教育組合作,把各科老師組織在一起,共同策劃性教育的內容,並滲透到倫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體育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科目中,成為一個聯科講授的跨科目課程,不同科目的老師可針對不同議題和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進行講授。
作為教育機構,學校承擔性教育是不可推辭的責任。相信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麵的努力下,性教育能夠更加成功地開展下去。
(彭濤饒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