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學校性教育(2 / 3)

4.性教育師資應具備優質的技能

作為性教育師資應具備如下技能:①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技能;②具有設計課程的能力,以及讓學生在參與中進行教育的能力;③掌握基本的人類性知識,並不斷進取、吸收新知識;④對學生充滿愛心與熱情,並絕對尊重每個學生保持沉默及保守隱私的權利;⑤以良好的氣質與風範,做學生的榜樣;⑥能認識到哪些是超出自身能力、需要專業人員幫助的問題,並主動求得幫助。

學校性教育的開展關鍵是教育者自身對於“性”的態度和理念,教育者應將“性”作為一個人個性的組成部分,是健康美好人生的基礎,是人類關係中高層次的愛的表現,而不應一味強調“性”的負麵狀態和作用,不應將性教育看作是一項“教化”、一項為學生而設的單純的課程教學,而是與學生“一起”分享經驗。

15.4學校性教育開展的內容

15.4.1性生理教育

主要涉及身體的基本結構、生理衛生常識,讓學生按照科學的生理衛生知識來照料自己的生活,正確看待生理現象,比如遺精、月經、性自慰等,消除羞惡、恐慌心理。也包括了解“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知識,能正確認識兩性生理差異及其變化規律,能夠適時接受自己性生理發育逐漸成熟的事實。

15.4.2性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介紹性生理的變化所帶來的心理焦慮與不安,引導學生以坦然、健康的心理來規範自己的生活。協助在校青少年了解性心理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正視自身性心理發生、發展的事實,克服性神秘感、恐懼感、自責感、罪錯感,達到促進性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15.4.3性道德與性法製教育

性道德內容主要包括:對異性的態度;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係;如何正確處理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感;如何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等。性法製是保障、規範和調整人類性行為、性關係以及其他相關活動的法律製度的總稱。學校的性法製教育主要是對處在青春期的男女進行有關性的法律規範和守法意識的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充分了解國家的法律、法令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自覺地樹立守法意識,並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調整或約束自己的性行為,更有效地保護自己,使自己的性行為合法化。其意義在於使在校青少年提高性道德觀念,防止性罪錯的發生,從而對青少年健康的成長和社會的安定、家庭穩固起到有利的作用。

15.4.4性審美教育

性審美教育是指在性的問題上能分辨美醜,區分色情與藝術。通過對一些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讓學生懂得:人類的性並非隻是“本能”,而且與情感緊密相關。隻沉湎於肉欲,唯“性”主義是不值得提倡的。通過性審美教育,使得學生能夠遠離色情,脫離庸俗,培養健康情趣。

15.4.5性安全教育

性安全教育是教育學生懂得性的自我保護,如:避孕知識和方法的選擇;怎樣克製自己的性衝動,避免過早地偷食禁果;避免他人的性騷擾;在與異性相處時怎樣避免遭受性侵害和約會強暴的發生;遠離毒品;艾滋病與性傳播性疾病的預防等等。

15.5國內外學校性教育的開展

15.5.1國外學校性教育的開展

從世界範圍來看,性教育納入到正式學校課程的過程都經過了曲折的過程。

瑞典有著全世界最早和最完善的正式性教育,針對7歲以上所有的中小學生實施。從1942年開始,瑞典開始在小學實施自願性的性教育,1945年編印了第一本性教育教師手冊,1955年起在中小學全麵實施強製性性教育;1956年,瑞典教育部開始出版發行《性教育指導手冊》;1965年又為高中生編印《性教育指南》。瑞典的性教育除了堅持預防、引導、尊重和平等的原則外,更強調並突出“性”的正麵價值和在人生中的積極作用。瑞典性教育的有力推行,使得青少年妊娠率和墮胎率在全球範圍內處於較低水平。

在英國,性教育被界定為人格與社會教育的一環,列入保健教育中。對於5~13歲的學童,著重進行生命誕生、身體結構及麵對初潮的教導;對於11~16歲的青少年,則重視進行避孕、性病、墮胎及同性戀等知識的教學。英國於1980年首次製定關於性教育的法律,規定地方教育當局應有推行學校性教育的義務,1985年英國初等學校約有半數以上學校實施性教育。1986年英國教育法規定,性教育的開展將直接由學校董事會決定。

澳大利亞從20世紀80年代才在高中階段為學生講授一些關於避孕和性傳播疾病的知識,目前,性教育的開展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從小學5~6年級即開始介紹青春期發育,內容涵蓋性發育、性別表達、性別角色與責任及其生理、社會、情感變化等;7~8年級講解青春期知識,包括青春期生理、與青春發育相關的社會和情感變化以及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9~10年級進行藥物教育,並擴展對家庭關係、夥伴關係及性關係的認識。

美國的青少年性教育又稱為家庭生活教育,它大致經曆了如下的模式演變:從貞潔教育到安全性行為教育,再發展至性道德和安全性行為並重的教育,最後定位於以人格為基礎的綜合性教育。以人格為基礎的性教育認為少女懷孕、性病流行和性罪錯等本質上是由生活方式的選擇造成的,而生活方式的選擇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所以性教育以人格為中心,融性文明、性道德和人生觀教育為一體,注重培養個人崇高的人生觀。它倡導“婚前性純潔是未婚男女唯一有道德且有益身心的選擇”;指導年輕人如何駕馭性欲且告之這樣做的好處;就婚前性行為對於情感、道德、人際關係等方麵的問題給予詳盡正確的信息;教育並引導學生為將來能有成功的婚姻與家庭而做好準備;告訴青少年人世間的善惡標準;闡明性行為與愛的差異;強調社會責任和為別人著想而作出選擇的意義,並邀請父母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