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會化過程,首先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義。尤其在性教育的問題上,必須有一個有規律的、不能中斷的、循序漸進的教育指導過程。本章著重闡述如何進行家庭性教育。
從過去到現在,社會上一切的信息都在改變,尤其在性態度、性觀念,性的生活形態方麵都有巨大的變化。孩子可經由各種不同的媒體,如電視、雜誌、錄像帶、漫畫、報紙,獲得各式各樣的性話題及內容,而當父母麵臨這些情況時,會產生許多的憂慮。據報導,每年未婚懷孕的比例增高、患性病的年齡層降低,學生的懷孕事件不斷發生、未成年的孩子草率結婚以離婚收場者超過一半等等。
這些統計數字說明他們因對性信息的缺乏和無知,而產生了觀念混淆、生活不愉快、疾病和經濟方麵的危機。“性”到底涵蓋的層麵是什麼呢?性是整個人生的開始,它讓我們知道自我的歸屬、性別角色和社會的互動關係等。這樣的觀念在我們的父輩時代,從來沒聽說過、沒學過,也沒被教過,但是它的確是人類生活的中心之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有意無意將自身與異性相處的知識及態度和想法,透過與子女的互動過程中傳遞給子女,或是避而不談。父母在性溝通方麵絕對是影響子女的關鍵人物。父母的性知識、性態度及對性教育的看法,均直接影響兒童的性態度與性行為。雖然有不少人認為性教育很重要,也很願意跟孩子討論,但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與孩子進行“性”問題的溝通,特別是為人父母從小就接受到“性是羞於見人或肮髒的”等觀念,若要與孩子做“性”溝通也就更加困難了,因此,這也使一般人對“性”存在誤解。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與學習的起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場所,而父母就是子女最早接觸學習的對象,所以父母的行為、態度,甚至價值觀都將會成為子女模仿及學習的對象,因此家庭也就成為性教育中最早的學堂了,也是性教育的關鍵所在,其重要性也不亞於學校性教育。故家庭對子女兩性關係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
14.1一般家庭在性溝通中的困境與障礙
雖然很多父母對子女性教育表示感興趣,事實上能進行性教育的卻很少。國外學者Bonnell和Cailouet(1991)的研究結果表示,青少年覺得與父母間對“性”有關主題的溝通有阻礙是因困窘、與父母對性之價值觀不同、避免與父母發生爭執,或者隻是不想、不習慣談,怕父母認為自己性活躍,父母認為他/她們還太小、父母太忙、父母不想談等。然而大部分父母也很希望能夠親自與子女談論,並不希望讓一些家庭外不正確的訊息來誤導兒童及青少年對性的認識,導致價值扭曲。如果親子溝通傾向於開放、良好,則子女的性態度就會正向積極。但往往溝通最大的障礙來自於父母缺乏對談論“性”議題時的自在感,也有一些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子女溝通,而子女則認為父母的觀念太過於武斷。其背後的心理因素,大部分是因為父母缺乏與孩子溝通“性”議題時的自信,不夠接納孩子的觀點,且在溝通時過於權威,導致溝通效果不佳。
14.2性教育適當時機的疑慮
何時進行性教育才適當?多數父母表示他們關心的議題是關於性知識的類型及開展性教育的時機,如在孩子不同的年齡該提供多少與性有關的信息。對於孩子在看喜劇及廣告的情況下無意識的提問,在父母判斷其年齡不適合進行性教育時,父母在回答時會感到不安。此外,關於性教育的程度,父母並不肯定提供多少性相關信息是適當的,還有也不清楚對孩子而言何時是正確的時機。
14.3提供性信息的疑慮
14.3.1會不會給得太多或太少
有一個媽媽說她的箴言,就是保持警戒,並且在回答問題時所提供的信息是完整且足夠的,但是她的問題是:“怎樣才算是足夠的?什麼是孩子這個年紀可以了解的?什麼信息是我應該盡可能尋找的?也許孩子們沒有尋找到性知識……也許我應該介紹一些那些沒有被詢問到的東西?”父母也許會擔心可能給孩子太多性教育信息,且給得太快。
14.3.2社會環境促使性教育的實施更加迫切
許多父母發現社會現象(如AIDS的流行、電視、卡通漫畫、電影、共同搭乘校車上學)迫使父母負起性教育的責任。這些壓力為父母開展性教育提供了很多機會,它們均是“可教育的時刻”。
但父母指出媒體對於兒童性虐待的關注,加重了他們的恐懼,也引起父母的質疑。有時候,話題的信息量似乎過大,還含有許多負麵信息,在這些時候,父母寧願孩子與保持對性信息的無知,也不願讓孩子受到心理上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