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中國艾滋病診斷標準
中國目前艾滋病的診斷標準是,血液檢查艾滋病抗體陽性,又具有下述症狀中任何一項者,可確診為艾滋病。
(1)近期內即3~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發熱達38℃;
(2)近期內即3~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腹瀉即每日達3~5次,連續一個月以上;
(3)卡氏肺孢子蟲肺炎;
(4)卡波氏肉瘤;
(5)明顯的真菌或其他機會性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的監測診斷標準認為,對於成人和年齡大於12歲的青少年,如果有下列兩個主要症狀和不少於一個次要症狀就可診斷為艾滋病。
(1)主要症狀①消瘦,體重減輕大於或等於10%;②慢性腹瀉超過一個月;③長時間發燒超過一個月(持續或間歇性)。
(2)次要症狀①持續咳嗽超過一個月;②廣泛的瘙癢性皮炎;③帶狀皰疹病史;④口咽部念珠菌感染;⑤神經係統症狀,如不能獨立進行日常活動(應排除其他情況);⑥食管念珠菌感染;⑦臨床診斷有生命威脅疾病或複發性肺炎(病因明確或不明確);⑧侵襲性子宮頸癌。
擴增的監測診斷標準的特點是需要HIV的血清學檢查,還包括了廣泛HIV感染的臨床症狀,如結核,神經係統損傷,肺炎,侵襲性子宮頸癌,與前種診斷標準相比,其優點是使用方便,高特異性;缺點是需要HIV的血清學檢查,價格昂貴,有時很難做到。
12.5.2評論
第一個診斷標準適用於臨床診斷能力(包括HIV血清學檢查)有限的國家;第二個診斷標準適用於具有作HIV血清學檢查能力的國家。HIV的血清學檢查用於診斷,應得到病人的同意。有的國家,因診斷標準不一致,可同時采用上述兩種診斷標準。其他艾滋病的監測診斷標準,目前普遍應用的還有4種。雖然各種診斷標準各有其利弊,可能還包括其他HIV相關疾病,但是製定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監測診斷標準,以滿足全世界大多數國家HIV監測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12.6預防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艾滋病威脅著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家庭,預防艾滋病是全社會的責任。隨著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艾滋病防治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和社會熱點問題,目前還沒有治愈的藥物和方法,但對其傳播途徑的充分認識讓我們有信心相信: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體液中,所以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HIV在體外生存力不強,煮沸可滅活,一般消毒劑均能使其滅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預防艾滋病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傳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性病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險性增加2~5倍,正確使用避孕套不僅能避孕,還能減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險。及早治療並治愈性病可減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險。不過來自中國HIV檢測中心的報告稱,一直公認為很安全的避孕套也隻能降低85%的艾滋病感染風險。因此潔身自好遠比安全套安全。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拒絕毒品,珍愛生命。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注射,不要使用沒有嚴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和血液製品。正規醫院能提供正規、保密的檢查、診斷、治療和谘詢服務,必要時可借助當地性病、艾滋病熱線進行谘詢。如果懷疑自己受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應到衛生機關批準的具有艾滋病病毒抗體檢驗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去檢查。全國各大醫院、衛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機構均是獲準的檢驗機構。如果經實驗檢驗證明抗體是陽性,說明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還不是艾滋病病人。
另一方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都是受害者,周圍的人應以關懷和愛心相待,切不可岐視這些人。他們是疾病的受害者,應該得到人道主義同情和幫助。家庭和社會要為他們營造一個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鼓勵他們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改變危險行為,配合治療,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延長生命,也有利於艾滋病的預防和維護社會安定。與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具、臥具、遊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設施傳播,也不會經咳嗽打噴嚏、蚊蟲叮咬等途徑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在1988年1月在倫敦召開了一次“全球預防艾滋病規劃”的部長級高級會議。在這個會議上提出,把1988年作為全球防艾滋病年;把每年12月1日作為全世界宣傳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稱之為世界艾滋病日(更確切的說是“世界同艾滋病作鬥爭日”)。以後每年的12月1日都被作為“世界艾滋病日”以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共同對抗艾滋病。設立“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4個方麵:①讓人們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範圍內是能夠加以控製和預防的;②讓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③通過艾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況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④最後一個目的,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製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這方麵的工作。
著名演員濮存昕成為我國第一位“預防艾滋病宣傳員”,濮存昕已為預防艾滋病拍攝了公益廣告片,製作主題招貼宣傳畫。在宣傳招貼畫上,一臉認真的濮存昕用手“托出”了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預防艾滋病,男士責無旁貸。”
12.7治療艾滋病
對一種傳染病的治療,找到病原後做針對性治療是最滿意的。但從1981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20多年過去了,艾滋病疫苗一直無法研製成功。世界衛生組織疫苗項目負責人瑪麗——保羅·基耶妮曾對媒體表示,由於艾滋病病毒不斷變異,病毒基因具有多樣性,病毒體外存活時間太短,通常隻有數秒,加之疫苗研製高昂的成本,目前還沒有一種艾滋病疫苗被證明是靈驗或者可以實用的。人們需要為之等待5年、10年甚至更久。
目前,就艾滋病的治療尚無特效的病因療法,但總的原則是抗感染,抗腫瘤,殺滅或抑製HIV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醫學界普遍認為,采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這種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也稱為合並療法,三合一療法,或四合一療法,或是高效能抗艾滋病毒療法HAART。由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於1996年提出,通過聯合使用3種或3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艾滋病。合並療法中的藥物各有不同的功能,也在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階段發揮不同的功效。這種療法可以減少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最大限度抑製病毒的複製,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複。三合一合並療法到目前為止已用了10餘年,其中許多藥物也已單獨研究了很長時間。如果患者的病毒量一直處於測不出來的程度,例如低於50copies,他就可以服用相同的藥物組合很多年。因為病毒量低時,較不易產生抗藥性病毒。舊式的病毒量檢驗隻可以測到500copies,新式的檢驗可以測到50或20copies,各醫院應該都用此新方法。目前英國治療準則認為,任何人開始治療時,應以病毒量降到50copies以下為主要目標。
是不是每一個艾滋病患者都需要治療呢?一般說,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到某個時候都會需要治療,至於何時開始治療則因人而異。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展成艾滋病的速度每人不同,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則較慢。1/3的艾滋病感染者即使不治療,10年內身體狀況還很好。大部分的人受到感染後4~5年就要開始治療。少數人很快就生病,需要早一點接受治療。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治療才合適呢?這必須和醫師一起討論。一般的建議是,CD4值低於300時要開始治療,若CD4值降到200,建議患者一定要開始服藥,但是即使已經達到這種地步,如果患者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也不要急著馬上開始治療。當患者的CD4值高於300時,其免疫力還是不錯的,但是還是有可能因感染而出現腹瀉或體重下降。如果CD4值降到200以下,患者得肺炎的機會會增高,一旦低於100,就可能患其他嚴重的疾病。CD4值低並不表示患者一定會生病,隻是提示可能會生病。而且,大部分治療機會性感染的藥物,可能比一般艾滋病藥物更具毒性,更令患者難以承受。
不過,截至2003年底,在全球發展中國家600萬艾滋病感染者中隻有30萬人能夠得到適當的治療。為緩解艾滋病給全球帶來的健康危機,世衛組織已製定計劃在2005年以前使這些國家中一半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來自中國HIV檢測中心的報告稱,衛生部與葛蘭素史克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由葛蘭素史克公司以優惠價格,向中國政府的艾滋病抗病毒免費治療項目提供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中國采用雞尾酒療法治療艾滋病的基本藥物共有6種,其中5種已逐步實現了國產化,目前僅有拉米夫定完全依賴進口,而且價格比較昂貴。雞尾酒療法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療艾滋病的抗病毒療法,中國現已對農村和城市貧困艾滋病患者實行了免費雞尾酒治療。低廉價格的拉夫米定供給將有效解決目前中國國內抗病毒藥物的供應問題,從而提高中國治療艾滋病的整體水平。
更為可喜的是,由我國暨南大學基因組藥物研究中心主任孫晗笑主持研製的一種抗艾滋病新藥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估計將在兩年內投產,其作用機理是阻斷HIV進入人體的鏈條,預計其副反應遠低於雞尾酒療法。
12.8艾滋病預後
HIV抗體陽性者以數月至10餘年後最終發展為典型患者,艾滋病患者出現臨床表現後生存期一般為2年,經有效治療可延長至數年。但目前的醫療水平,尚無根治辦法,最終仍會發展為死亡。
(令狐華雷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