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現在身高變化、乳房發育、陰毛生長、月經來潮等方麵,我們將在隨後的小節中逐一進行討論。
3.6.1身高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身高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出現生長突增的現象。女孩的最大生長速度一般出現在9~14歲,平均為12歲左右。在身體迅速發育期間,女孩子由於其青春期的開始時間比男孩子早2年左右,所以在開始的幾年內一度要比同齡的男孩子高。但雌激素有促進骨骺閉合的作用,之後骨骼的長度就不會再變化,即身高不再長高,所以女孩生長停止的時間要比男孩早。因此,成年女孩的身高一般比成年男孩的身高矮。
3.6.2乳房
女孩子乳房的發育通常在10~11歲左右,首先一側或兩側乳頭會像芽苞一樣突起,繼之乳房也稍見膨隆,摸上去內部有一個質地稍硬的塊狀物,這說明乳房開始發育了,可能會伴有隱約的脹痛感。到12~13歲,乳頭周圍一圈似銅錢大小區域的皮膚,顏色逐漸由淡褐色變成深棕色,這就是“乳暈”;這時由於乳腺導管的增生,再加上脂肪、血管的增多,使整個乳房顯得更為隆起。一般在16~17歲左右,乳房發育接近成熟。不過從外觀上看,乳房的大小有著較大的個體差異。
由於乳房受激素的調控,會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改變,所以在月經來臨之前乳腺略有增生,因而女性可能會感到乳房硬且脹痛。月經來臨以後這些變化就都會消退,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過多地憂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增生,乳房體積會明顯增大,為哺乳做準備。停止哺乳以後,乳腺萎縮,乳房變小,並失去了一部分彈性。即使沒有妊娠,30歲以後婦女的乳房也開始慢慢地變小,彈性下降。圍絕經期後,婦女的乳房變得更小、更鬆弛。
女孩子為使胸部豐滿,並使運動靈活方便,常愛佩戴胸罩。因為乳房沒有肌肉組織,隻有腺組織和脂肪,由結締組織支撐,因此缺乏彈性,在乳房發育成熟以後可以使用胸罩,以此防止乳房鬆弛下垂。合適的胸罩在運動和勞動時可以托起乳房,適當地限製乳房的活動,並防止乳房受創傷。胸罩要與乳房的大小相稱,不可過緊以免壓迫乳頭使乳頭內陷,影響血液循環和乳房的發育,同時也妨礙呼吸和肺的發育。胸罩的係帶要有鬆緊性或有調節紐扣,取下胸罩後皮膚不應有壓痕。睡覺時也最好不要戴胸罩。有人喜歡在胸罩內加襯墊,但應注意襯墊必須柔軟,因為硬襯會擦傷乳頭。女孩子在乳房尚未發育成熟的時候,最好不戴胸罩。過早的戴胸罩會影響乳房的發育和日後的泌乳功能。什麼時候戴胸罩比較合適呢?可以用軟尺測量一下乳房的大小,從乳房的上頂部經乳頭到乳房的下底部,如果弧形的長度小於16cm就不適宜戴胸罩。
有些女孩子在乳房漸漸發育變大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害羞的心理,於是在站立和走路時,不好意思挺起胸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駝背,這不僅破壞了女性特有的形體美,而且也影響了脊柱、胸廓、胸腰部的肌肉,以及內髒器官的發育。青春期的女孩子走路時,要注意挺胸收腹保持健美的體態,這是很重要的。
3.6.3陰毛
一般來說,大約在乳房發育後的半年至一年內,陰毛開始出現,不過也有約10%的女孩在乳房發育前便開始出現陰毛了。陰毛最早出現於陰阜處,毛量少,短而細,以後逐漸蔓延至兩側大陰唇,至性成熟期,可越出恥骨聯合,呈倒三角形分布。第一階段,大約在14歲,有細茸毛分布,但無真正的陰毛存在;第二階段,有淺色的陰毛呈稀疏生長,可見於陰阜和陰唇兩側;第三階段,陰毛逐漸變深、變粗和卷曲,但仍是少量分布;第四階段,陰毛具有成年特性,但還未達到大多數成年人那種程度;第五階段,陰毛分布呈典型的成年女性特征,此時陰毛變得更加粗而長,顏色也更加濃黑。
3.6.4腋毛
在陰毛出現後約1年左右,腋毛開始出現,與第一次月經來潮的時間基本一致。但也有女性即使到了性成熟階段,陰毛、腋毛仍很稀少或沒有。至今仍沒有科學依據顯示陰毛的多寡和性欲或性反應成正比。而事實上完全沒有陰毛的男性(俗稱“青龍”)和女性(俗稱“白虎”),也不會出現性欲低下或性反應差。因此,不能以陰毛和腋毛的多少、有無,作為衡量女性發育正常與否的標誌。
3.6.5體態
女孩子青春期發育後,由於雌激素的作用使得脂肪在體表沉積,乳房發育並且皮膚細嫩,體態也變得苗條而有一定的曲線了,這主要有賴於骨盆的發育。隨著青春期內分泌激素的變化,女性的胸部變得更豐滿,腰部相對較細,出現了女性的特有體態,表現出曲線美。
3.6.6嗓音
在青春期女孩的音調開始逐漸變高,比男孩聲音委婉動聽,這是因為在變聲期結束時,女性聲帶變得短而薄,音調也變得較柔和,因此聲音清顯得脆而圓潤。
3.6.7月經
規律月經是女性性成熟的標誌之一。在激素的周期性調節下,子宮內膜經曆著從增生到分泌的改變。如未發生受精和孕卵著床,子宮內膜則萎縮脫落並伴有出血,如此周而複始發生的子宮內膜剝脫性出血,就稱為月經。
第一次月經來潮稱為初潮。初潮一般出現在11~12歲,因多種因素的影響初潮年齡可能會有差異,如體質虛弱或營養不良者,初潮可能較遲;體質強壯或營養良好者,初潮可能提前。初潮年齡還受遺傳因素的影響,與母親或姐妹的初潮年齡有明顯相關性:在同一環境下,孿生姐妹的初潮年齡極為相近,單卵雙胎比雙卵雙胎更為相近。患有慢性病如結核、腎病、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時,初潮年齡可能延遲。此外,初潮還會受氣候、種族和環境的影響,如寒帶地區少女初潮晚於熱帶地區,也有人認為城市少女初潮年齡較農村少女稍早。初潮的年齡介於9~16歲之間都算正常。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征已發育,月經仍未來潮,或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征未發育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初潮通常是卵巢未排卵的月經,或雖有排卵而無健全的黃體形成,所以會有不規則的周期、經血天數過長,或是幾個月才來一次的現象。隻要體內女性激素的生成有規律了,約經過1年左右就會逐漸按月來潮形成規律的月經周期。即使健康的女性也會偶爾月經失調,例如體重的大幅度增減,搬進新居,外出旅行,過度興奮,精神緊張或情緒大起大落等因素都會造成月經失調。
兩次月經第1日的間隔時間,稱為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提前或延後7天左右均屬正常。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但每位婦女的月經周期有自己的規律性。月經持續的天數稱為經期,一般為3~7日,月經量約為30~50mL,一般來說每月失血量多於80mL即為病理狀態。月經除血液外,還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等。月經血呈暗紅色,其主要特點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況下偶爾亦有些小凝塊。月經血在剛離開血液循環後是凝固的,但開始剝落的子宮內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因子,能激活血中的纖溶酶原,以致月經血呈液體狀態。通常月經期無特殊不適,不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由於盆腔充血,可引起腰骶部酸脹等不適感。個別可有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輕度神經係統不穩定症狀(如頭疼、失眠、精神憂鬱、易於激動)、胃腸功能紊亂(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便秘或腹瀉)以及鼻黏膜出血,皮膚痤瘡等,但一般不嚴重,不影響女性的正常工作和學習。
經期必須注意衛生,保持會陰部的清潔;禁止盆浴而宜淋浴,防止上行感染;注意月經墊的衛生,月經墊應柔軟、清潔、勤換。經期不宜性交,否則細菌帶入陰道可引起感染,此外由於性交刺激盆腔充血,可使經血增多或經期延長。經期應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不宜遊泳、洗冷水浴、下水田勞動等,經期如果受到突然而來或過強的冷刺激,可使子宮及盆腔血管收縮或痙攣,引起經血過少、閉經或痛經。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緒波動。輕度下腹墜脹、腰酸、乳房脹痛、疲乏、嗜睡、情緒不穩定等均為正常現象,不必過分緊張。應避免勞累,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以免盆腔充血,引起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還應避免進食生冷、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不宜飲酒,宜多飲開水,多吃蔬菜和適量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
3.7青春期女性常見的問題
青春期是女性從生長發育日趨走向成熟的時期。結構的成熟,保證了功能作用的發揮。青春期也是智力發展、世界觀形成和信念確定的重要時期。女性一方麵還保持著兒童時代的某些心理特點,常留露出兒童的幼稚性;另一方麵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開始萌長獨立意識,不再依賴父母與家庭,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先是同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喜歡與異性交往。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及發育程度是否良好及有無障礙,對成年後身體健康、生殖機能等影響極大。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3.7.1痤瘡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一部分人臉上會長出一些小疙瘩,稱為痤瘡(又叫粉刺、青春痘)。這是由於皮脂腺分泌過多,堵塞毛孔所致。臉上和背上的皮脂腺分布最為豐富。如果皮脂在皮脂腺通道口聚集就會產生黑頭,黑頭在皮膚表麵之下聚集,就會產生白頭或紅疙瘩。
易生痤瘡的青少年,可經常使用不帶香精的中性或殺菌肥皂,用溫水洗臉。平時還應注意避免煙酒的刺激,盡量少吃脂肪、糖類和辛辣的食物等,克服偏食和暴飲、暴食的壞習慣。避免使用油膩的化妝品,勿用手擠壓痤瘡。生活要有規律,並且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局部的清潔衛生,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一般過一段時間,痤瘡就會自然消退。如果皮膚出現感染等問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7.2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指月經周期不規則、經期延長或經血量增多,主要是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所致,而並非由器質性病變所引起。青春期功血的發病因素包括精神緊張、環境變化、氣候驟變、過度勞累、營養不良及全身性疾病等。
青春期功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一般不伴有痛經。往往先表現為停經數周或數日,然後發生出血,流血量往往較多,持續2~3周或更長時間不止。初潮後兩年內,有時月經周期不規則,大部分患者能逐漸自行調整。若出血時間過長或出血量過多,則會造成貧血、頭暈、心悸等症狀。診斷青春期功血首先應排除全身性疾病以及生殖道器質性病變。半數以上的青春期功血在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發育成熟後,即可自行調整而痊愈。因此,當血量不多、貧血不明顯時,特別是有排卵型功血時,可進行期待療法。出血多或伴貧血時,應積極治療,使患者度過這一內分泌不穩定時期,隨後月經可逐漸正常。
3.7.3閉經
閉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征已發育,月經仍未來潮,或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征未發育者稱為原發性閉經。已有規律月經的婦女,因某種病理原因而停經6個月以上者稱為繼發性閉經。原發性閉經應與隱性閉經區別,後者是指由於處女膜或陰道閉鎖等疾病導致月經血不能排出。繼發性閉經應與生理性閉經相區別,如妊娠後月經暫停即為生理性閉經。
青春期前後營養不良或罹患重症結核、消耗性疾病均可致閉經。結核所致閉經除體質衰弱外也可由局部病灶出現於卵巢、子宮內膜而致閉經。年逾18歲未見月經初潮應盡早就醫診治,針對原因及時處理。繼發性閉經出現在初潮2年之內,應排除器質性因素,如果全身狀況及第二性征接近正常,可觀察半年期待卵巢進一步發育成熟,觀察期間女性可加強身體鍛煉,合理安排生活、學習、工作,避免精神緊張,消除不良刺激,增加營養,月經多能自然複潮。對閉經時間長,症狀明顯,且有卵巢功能不全者,應給予激素治療。
3.7.4痛經
凡在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伴有全身不適,影響工作生活者,稱為痛經。生殖器無器質性病變的經期疼痛稱為原發性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於明確病變的痛經,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等引起的,稱為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發病率為30%~50%。常在初潮後6個月至12個月,排卵周期初建時出現,病因機製尚未完全清楚。繼發性痛經常發生在月經初潮2年後,並伴有器質性疾病。青春期痛經大多是原發性的,疼痛時可用熱水袋置於下腹部熱敷,以加速血液循環,減輕盆腔充血及疼痛;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鎮痛解痙藥治療。
3.7.5毛發增多與多毛症
毛發增多指體表毛發數量增多,分布密度加大,以頭發、四肢部位明顯;但第二性征的毛發增加不顯著,且仍呈正常女性型分布,無男性化表現。多毛症指女性在正常或異常部位毛發增多,顯著表現在顏麵和下肢,分布形式有男性化傾向,如下頜、唇周、耳前、麵頰、乳頭周圍、胸前等,陰毛向臍部方向發展,呈菱形分布。多毛症除多毛外,可能出現男性化現象。骨、肌發育及脂肪分布近似男性,陰蒂較肥大,而女性第二性征可能減弱。月經不調者約占60%,多表現為月經稀疏或閉經。青春期出現多毛首先應明確診斷,查明體內雄激素水平。如果增高,應進一步檢查有無器質性病變,找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3.7.6青春期貧血
據近年調查,在12~20歲階段的少女約有半數發生輕度貧血,因發生在青春期,故稱為青春期貧血。由於青春期受激素的刺激,軀體及內髒生長明顯加速,人體內的血液量和體重增加成正比,借此增加供氧能力以適應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如果製造紅細胞的主要原料鐵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就會出現貧血。
進入青春期後月經來潮,增加機體消耗,若有月經過多將加重貧血。飲食中營養不足或因慢性胃腸道疾病,使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或為保持體型而不吃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更容易出現貧血。青春期貧血表現為皮膚、黏膜蒼白,以麵、唇、舌、指甲和眼結膜處最明顯,同時有心慌、氣短、心前區脹悶不適,活動後症狀加重,並伴有頭暈、頭疼、眼花、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以及食欲不振、惡心、月經不調等症狀。青春期貧血的治療主要是補充足量的鐵劑,同時服用維生素C,胃酸缺乏者需補充稀鹽酸,否則鐵劑不易吸收。預防青春期貧血,飲食上要多吃富含鐵及蛋白質的食品,如肝、瘦肉、魚、豆類等,動物食品中的鐵較植物食品中的鐵更易吸收,使用鐵鍋烹調飯菜也可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
3.7.7卵巢功能失調
盆腔炎是造成卵巢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有時甚至會導致卵巢血運的阻礙,使得性腺激素無法維持卵巢而引起無月經。另外,因手術切除造成的卵巢功能衰竭,也會引起月經的紊亂。此時,應為患者提供生理上需要的性激素,以便恢複正常的性生活。
3.7.8乳房疾病
國內三大常見的乳房病灶分別是:纖維腺瘤、纖維性囊腫以及乳腺癌。
纖維腺瘤易出現於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身上,通常不會造成疼痛。絕大部分的腺瘤界限明顯、感覺稍硬而有彈性,很容易隨著捏摸的手移動。除非愈長愈大,或是妨礙到日常生活,否則並非一定要切除。而纖維囊腫通常是雙側多發性的良性腫塊,與腺瘤不同的是,患者常會感覺脹痛或壓痛,尤其在月經來潮時,疼痛更為顯著。
乳腺癌每年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超過30萬。國內某大醫院對800名乳癌患者所做的研究顯示:自我檢查發現乳房腫塊來就診者最多,依次才是腋下淋巴腺腫大、乳頭凹陷與皮膚潰瘍。乳癌發病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但早期發現並不困難,自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能拯救大多數患者的生命。
(劉嘉徐曉陽劉龍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