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是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利國惠民的民生工程.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督查工作,確保專項資金不被擠占挪用。加強對活動內容的引導和調控,在確保活動數量的同時提高活動質量,讓農民群眾在多看戲的基礎上看好戲,在多看電影的基礎上看到更好的電影,在多開展文化活動的基礎上開展更多對農民有啟發、有幫助的文化活動。認真總結近年來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的經驗教訓,切實解決當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把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建設成為農村和諧文化的品牌。
(四)努力打造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的農村文化工作者隊伍。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藝創作的繁榮,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文化藝術人才。隻有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文化藝術才能出力作,出精品,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這個問題上,要采取各種有效的途徑和辦法,加強人才的選拔和培訓。經過若幹年的不懈努力,培養造就出一大批技術熟練、業務精通、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隊伍。農村文化單位錄用和聘請人員,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公開招聘,公平競爭,公正選人,考試錄用,嚴把基層文化隊伍的進人關,堅決克服和摒棄用人上的不正之風,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五)依法管理農村文化市場,促進農村文化市場的健康與繁榮。農村文化市場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是農村現代文明的標誌。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為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積極營造秩序良好的市場環境。堅持依法行政,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發展有序。要加強橫向聯係,縱向溝通,建立長效管理機製,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監督體係建設。繼續優化文化市場投資環境,規範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行為,建立首問負責製和辦證窗口首席代表製,明確辦證時限,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大力開展文化市場法製宣傳教育活動,使每一家文化市場經營業主都成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帶頭人。健全文化市場舉報製度,完善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工作機製,加強和充實基層行政執法隊伍,發揮鄉鎮文化站的監督作用,探索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新模式。鼓勵非公有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藝術教育與培訓、文化娛樂業、動漫和網絡遊戲、農村電影放映以及音像製品分銷領域,逐步形成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