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混凝土摻加複合抗凍劑。
3.3 混凝土中各種原材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3.4 選用防凍劑時,先做試驗,確認其性能及適用性。
3.5 混凝土攪拌站根據施工情況及時調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攪拌時先投入石子、砂、水,再加入水泥和防凍劑。
3.6 混凝土攪拌時間比常溫攪拌時間延長50%。
3.7 混凝土拌和物出機溫度不低於10oC,澆築混凝土時適量摻加引氣劑、引氣型減水劑等外加劑,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
4、混凝土輸送
4.1 混凝土管灌車的罐身用棉被包裹,灌車將混凝土運送到位。灌注前對料鬥用熱水濕潤,加快灌注時間,以減少混凝土的熱量損失,力求做到灌車就位後立即灌注,防止灌車等待時間過長熱量散失。
4.2 混凝土輸送泵的泵管及輸送泵的周圍用毛氈密裹保溫,確保澆注溫度不低於5℃。混凝土運輸距離應盡可能縮短。
5、混凝土澆築
5.1 混凝土澆築時要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密實性,要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尺寸準確,鋼筋、預埋件位置,拆模後混凝土表麵平整、光潔。
5.2 混凝土灌注前,采用電熱風對模板進行加熱,使模板溫度不低於5℃。
5.3 為減少混凝土運輸澆築過程中的溫度損失,罐車、輸送泵及泵管使用毛氈密裹保溫。冬期混凝土施工盡量安排在白天氣溫較高的時段進行灌注,有利於溫度控製和人員操作。混凝土在澆築前清除模板、鋼筋上的冰雪和汙垢。
5.4 冬季施工接縫混凝土時,澆築氣溫應高於5℃,否則應加熱使接合麵有5℃以上的溫度。
5.5 準備好足夠的覆蓋物,澆搗完成及時覆蓋,尤其冬期在擋風麵更應覆蓋嚴密,包括模板外側需蓋好[4]。
5.6 施工縫的位置留在結構剪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縫處接著澆築混凝土時,應先除掉水泥和鬆動石子,濕潤衝洗幹淨,並使接縫處混凝土的溫度高於2℃,然後鋪抹水泥淨漿,繼續澆築。
6、保溫及養護措施
6.1 混凝土澆築後在裸露混凝土表麵采用塑料布、防寒氈、棉被等保溫材料覆蓋進行保溫。對邊、棱角部位的保溫厚度增大到表麵部位的2~3倍。
6.2 混凝土采取摻加防凍劑的措施防止由於溫度低造成施工困難,初期養護溫度不低於防凍劑的規定溫度,當養護溫度降到防凍劑規定溫度以下時混凝土的強度不低於3.5MPa。
6.3 墩台、承台及混凝土基礎混凝土澆築完後盡量晚拆模,拆模後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再用麻袋、防寒氈、或棉被覆蓋的方法進行養護。並嚴禁向混凝土及覆蓋物上灑水。
6.4 現場備好防風用篷布、加熱燈管等,施工完後即用篷布將結構物周圍密封搭成簡易暖棚,根據混凝土養護麵積,內設加溫用燈管及煤爐保證混凝土表麵溫度在5℃以上,棚內溫度在10~20℃之間,直至混凝土達到所需要的強度為止。現場配備3個班組,每班2人,24小時進行管護,每2小時測一次內外溫度,隨時進行調整以滿足要求。
7、模板的拆除
7.1 現場施工時做同條件養護試塊,作為拆模的依據,混凝土達到規範要求的抗凍強度和拆模強度要求後,模板方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