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
管理錦囊
作者:李興元
【摘要】高校是我國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之一,是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要陣地,曾經一度對我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隨之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然而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在其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
一、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不足
目前,我國實行的提高薪酬的主要評價指標仍然停留在發表論文、通過成果鑒定評得成果獎等方麵,這些方麵跟高校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所以更能引起他們的重視,與之相反,高校科技成果是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科技成果是否具有現實意義以及商業價值都是次要的,更不用談對高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管理了。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高校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管理才逐漸被提上日程,但大部分人對其的管理意識仍然比較薄弱。
(二)管理範圍局限於本校內部
目前,每一個學科的研究分支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所以對於一個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很難由一個人或一個專業的人員完成,需要眾多專業的人才共同合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並沒有突破本校局限,並沒有形成跨學科、跨校際、跨區域的大兵團作戰的運行機製,以致出現了科研力量分散,小型化、低水平重複的課題多,科研投入產出率低的現狀。
(三)缺乏管理人才
在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過程中,我國高校往往並不缺乏極具市場潛力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但在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過程中,受傳統管理意識的薄弱,在管理人才方麵存在嚴重欠缺現象。
(四)政策法規不健全
沒有健全的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的政策法規,首先,新的創新政策涵蓋了部分科技政策、計劃以及產業政策,但這些政策間缺乏相關的聯係,不能夠匹配於科技創新政策。其次,相關的法律保障製度存在缺陷,這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不利於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管理。
(五)資金不足,缺乏風險投資
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是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擴散的過程的管理,要進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管理就必須擁有雄厚的資金,這樣才能形成嚴謹有效的管理規模。目前,我國對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認識不足,缺乏風險防範機製,不少企業因此蒙受重大損失,從而對風險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導致大多數企業對於一些有產業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極少問津。
二、有效實現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
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是應高校科技成果逐步實現產業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其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考慮:
(一)提高意識,進行產業化管理
高校作為高科技研發的主要陣地,必然促使其成為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基地,因而對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管理必然要引起我們的重視,首先高校的領導要引以為重,設置專門的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部門,嚴格選取負責任、有責任心的人進行管理,並且對這些人進行相關的崗前崗後培訓,有效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對全體高校科研人員包括相關的學生、後勤等服務人員進行相關的思想教育,提高產業化管理意識,尤其是重視知識產權的不外泄,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二)校企、校校多方合作
高校企業合作研究,實現目標與結果一致鼓勵高校與企業在研究前期或研究中期提前溝通合作。企業能夠有效掌握市場需求,研究前期能夠有效確定研究課題,使研究的課題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並取得一定的經濟價值。在研究中期,企業參與能夠增加企業的責任感,奠定了順利完成規模化生產的基礎。同時,積極在國內、國際高校內部形成跨學科、校際以及跨區域的運行管理機製,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各高校的特點和優勢,進而對自身的優勢進行整體規劃,事科研力量得到有效凝聚,進而提高科研投入產出率。